全球能源供应格局面临重构

  中评社北京3月4日电/据上海证券报报道, 两年前,当WTI(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跌至10美元(单位桶,下同)以下时,没有人会想到两年后的今天,滚烫的油价会以风卷残云之势穿过90、100、110美元等一个个重要关口,直逼120美元。多位权威人士3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油价“高烧”不仅是地缘局势紧张留下的难题,也是前期各国无限宽松货币种下的恶果。高油价对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和供应链安排是一次整体重构,对中国也会带来一定影响。为此,中国应“咬牙”发展新能源,努力摆脱石油进口依赖。

  多重原因推高原油价格

  “市场原油供应不存在严重紧缺,此次上涨还是因为俄乌冲突引发对供应稳定的担忧。”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十四五”能源规划专家委员会副组长周大地告诉记者,高油价首先是地缘政治冲突所致。

  另一方面,他认为本轮油价上涨和过去两年欧美国家疯狂印钞、大搞宽松也不无关系。超发的货币最终流向了能源等大宗商品。

  “国际油价暴涨的核心原因还是市场在充分计价俄罗斯原油无法进入市场流通的局面。这是当前最大的交易逻辑。”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油品事业部总监张龙星对记者说,俄乌谈判与和解的进度及欧美各国如何解除制裁将对油价走势有巨大影响。

  在张龙星看来,油价很难马上下跌,究其原因,首先是基本面强劲。之前沙特打价格战致油价下跌后,国际石油公司对上游投资长期不足,令整个上游产能出现问题。其次,欧佩克的机动产能集中在沙特与阿联酋手中,制裁俄罗斯所带来的原油供给缺口需要这两国去填补,但本届美国政府对欧佩克国家的影响力不如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