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算法“黑箱”让互联网在阳光下运行

  中评社北京3月4日电/据人民邮电报报道,同样的送餐时间、地点、订单、外卖平台,会员却比非会员多付钱;同时同地打同类型车到同一目的地,熟客反而收费更高;通过商旅平台订酒店,价格反而比实际房费贵一倍……类似的消费投诉近年来多有发生。

  这种现象终于迎来了转机。

  3月1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明确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以显着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

  此前,由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与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有七成受访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近五成受访者表示在算法束缚下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

  算法推荐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典型产物,通过抓取用户日常的使用数据,分析得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喜好,进而精准地提供信息、娱乐、消费等各类服务。然而,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诱导沉迷等不合理应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这些服务的推送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给我们定制的,那么定制就容易产生滥用,轻则损害我们的个人权益,严重的还会危害国家安全,因此算法推荐必须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