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初显
中小企业被称为经济的“毛细血管”,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当前,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工业互联网起到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连接桥梁的作用。可以说,工业互联网是中小企业抢抓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根本路径。
“五方面”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四年来,工业互联网取得突破性成果。在日前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全国已经超过2000个,这对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等,深化IT、CT、OT、DT集成创新。
在降本方面,通过按需付费等形式,中小企业减少了软硬件投入的资金成本,降低了安排部署、业务协同和组建转型团队的时间成本。在增效方面,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下游,使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实现信息高水平共享,助力企业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管理,实现对供应链的高效利用。在提质方面,工业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数字化建模,以精准的数据分析替代笼统的经验判断,有效降低研发、设计、材料、人力等运营成本,最终助力企业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