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改场拚创新 研发搞怪手摇茶吸粉

茶业改良场去年底成立茶饮创新中心,目的是研发及推动茶饮配方及产品等新方向。(照片:茶改场提供)

  中评社桃园3月3日电(记者 黄文杰)台湾冷热饮料市场每年高达新台币580亿元商机,日前新竹远东百货竹北店还出现一杯手摇饮385元,“农委会”茶业改良场副场长兼发言人邱垂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茶改场去年底设立“茶饮创新中心(Innovative Tea-Beverage Center)”,目的是研发及推动茶饮配方及产品等新方向。并建置学习训练之专业场域。

  他说,这么多年轻人喜爱手摇饮,习惯喝老人茶的长辈也逐渐凋零,但是台湾茶叶供需不会失衡,反倒随着年轻消费族群的茶饮型态转变,商用茶需求已快速攀升。
  
  这杯385元手摇饮是“布酪蜜奶乌”,外界认为,业者是看准竹科新贵的消费力,网友戏称“喝这杯的是不是姓盘(凯子)”,“这价位让我觉得星巴克便宜多了”。“不争气的我只能挑战最便宜的白毫乌龙,没加珍珠一杯就要85元唷!夭寿捏。”

  手摇饮老板娘受访强调,用的是台湾百分百纯蜂蜜,加上布丁、酪梨,食材成本高且做工繁复,加上物价不断上涨,台北和竹北2间店同步调涨为相同价格,竹北店没有特别贵。

  邱垂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目前台湾茶叶1公斤约100元美金,换算约1斤1、2千元,坊间手摇饮店,多半为了节省成本,使用茶叶多半是进口,1公斤红茶不用3元美金,糖是进口,珍珠奶茶的珍珠原料是树薯,多半还是进口,奶茶用的牛奶也是进口奶粉冲泡,杯子、吸管也是石化原料进口,“恐怕只有水是台湾的”。

  他说,如果用日月潭红玉冲泡的红茶,一杯可以卖多少钱?当然不划算,但是如果用台湾在地的商业茶,口感还是有差别。

  邱垂丰分析,台湾民众的生活习惯,通常是早上一杯咖啡开始,中(下)午团购手摇饮料,加上超商加入咖啡通路,台湾每年约3亿杯咖啡,台湾咖啡的消耗量与茶的消费量,几乎可以说划上等号,台湾一年生产1万4千多吨茶叶,每人茶叶年消耗量约1.62公斤,商用茶不够用。

茶业改良场去年底成立茶饮创新中心,目的是研发及推动茶饮配方及产品等新方向。(中评社 黄文杰摄)

  这么多年轻人喜爱手摇饮,习惯喝老人茶的长辈也逐渐凋零,台湾茶叶供需会不会失衡?
 
  邱垂丰认为,台湾茶叶外销比例不高,主要还是内需为主,看起来喝老人茶人口会减少,但是对照茶叶市场没有差太多,最主要还是爱喝手摇饮的年轻人,随着年纪增加,如果经济允许,又想注重健康,渐渐不要糖等添加物,最终还是会回到喝“纯茶”。

  他说,年轻人一旦有经济能力,生活品味提高,会从喝饮料转换喝好茶,“你喝比赛茶,我也要喝比赛茶”,喝茶也会愈喝愈好,原本喝一斤500元茶叶,喝到一斤2000元茶叶,大概就回不去了。

  茶业改良场继续推广茶业,研究茶与饮料市场性也发现,具便利、新颖、创意、视觉效果之袋茶、罐装茶、手摇茶,仍是茶产业发展不可忽视,尤其台湾冷热饮料市场每年高达580亿元商机,因此茶改场去年底设立“茶饮创新中心”,宣告携手民间业者共同合作。

  茶改场场长苏宗振表示,早期喝茶大多是将茶乾用热水冲泡后饮用的“饮茶”文化,茶饮创新中心成立之后,会以茶叶、咖啡及草本饮料作物为基底,结合台湾具特色的蔬果农产品,进行配方调制及新产品产制技术开发。并建置学习训练之专业场域,提供青农及业者实际操作,以促进茶叶及相关农产品多元加工利用,开创台湾茶产业新里程碑。

  茶改场配合茶产业需与市场及消费型态做了调整,茶饮创新中心成立,辅导业界或学校合作推广以台湾茶及特色农产品原料为基底,推出多元调饮或茶食竞赛,好比水果茶、发酵茶、茶醋、茶鸡尾酒、姜红茶、蔬果粉茶等,都是开发的重点项目,最终本身的商业茶也会增加。

茶业改良场副场长兼发言人邱垂丰。(中评社 黄文杰摄)

位于桃园杨梅的茶业改良场。(中评社 黄文杰摄)

茶业改良场也推出便利、新颖、创意、视觉效果之袋茶。(中评社 黄文杰摄)

位于桃园杨梅的茶业改良场,台湾研究茶业的重镇。(中评社 黄文杰摄)

茶业改良场去年底成立茶饮创新中心,目的是研发及推动茶饮配方及产品等新方向。(照片:茶改场提供)

位于桃园杨梅的茶业改良场,台湾研究茶业的重镇。(中评社 黄文杰摄)

茶业改良场去年底成立茶饮创新中心,目的是研发及推动茶饮配方及产品等新方向。(照片:茶改场提供)

  中评社桃园3月3日电(记者 黄文杰)台湾冷热饮料市场每年高达新台币580亿元商机,日前新竹远东百货竹北店还出现一杯手摇饮385元,“农委会”茶业改良场副场长兼发言人邱垂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茶改场去年底设立“茶饮创新中心(Innovative Tea-Beverage Center)”,目的是研发及推动茶饮配方及产品等新方向。并建置学习训练之专业场域。

  他说,这么多年轻人喜爱手摇饮,习惯喝老人茶的长辈也逐渐凋零,但是台湾茶叶供需不会失衡,反倒随着年轻消费族群的茶饮型态转变,商用茶需求已快速攀升。
  
  这杯385元手摇饮是“布酪蜜奶乌”,外界认为,业者是看准竹科新贵的消费力,网友戏称“喝这杯的是不是姓盘(凯子)”,“这价位让我觉得星巴克便宜多了”。“不争气的我只能挑战最便宜的白毫乌龙,没加珍珠一杯就要85元唷!夭寿捏。”

  手摇饮老板娘受访强调,用的是台湾百分百纯蜂蜜,加上布丁、酪梨,食材成本高且做工繁复,加上物价不断上涨,台北和竹北2间店同步调涨为相同价格,竹北店没有特别贵。

  邱垂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目前台湾茶叶1公斤约100元美金,换算约1斤1、2千元,坊间手摇饮店,多半为了节省成本,使用茶叶多半是进口,1公斤红茶不用3元美金,糖是进口,珍珠奶茶的珍珠原料是树薯,多半还是进口,奶茶用的牛奶也是进口奶粉冲泡,杯子、吸管也是石化原料进口,“恐怕只有水是台湾的”。

  他说,如果用日月潭红玉冲泡的红茶,一杯可以卖多少钱?当然不划算,但是如果用台湾在地的商业茶,口感还是有差别。

  邱垂丰分析,台湾民众的生活习惯,通常是早上一杯咖啡开始,中(下)午团购手摇饮料,加上超商加入咖啡通路,台湾每年约3亿杯咖啡,台湾咖啡的消耗量与茶的消费量,几乎可以说划上等号,台湾一年生产1万4千多吨茶叶,每人茶叶年消耗量约1.62公斤,商用茶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