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高级情报官谈台海战争风险更不稳定因素
中评社华盛顿3月31日电(记者余东晖)前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高级情报官柯佛(John Culver)不认为北京会在特定时间对台动武,而相信台海战争的风险在于维持现状因素的侵蚀。他指出,驱动这种趋势的更不稳定因素在于:台湾内部政治和身份认同的发展;美中全面战略竞争的出现;中国军力崛起,与美国势均力敌。
布鲁金斯学会30日发表该智库台湾研究项目暂任主席何瑞恩(Ryan Hass)与前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东亚国家情报官柯佛的访谈--了解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动机以及美国的角色。柯佛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了35年,于2020年退休。2015年至2018年,柯佛担任国家情报委员会东亚国家情报官,为美国高层提供东亚问题的决策支持。
柯佛不认为台湾问题在中国政治中的角色会因为中共二十大而改变,除非被台湾选举周期所刺激。他对2049年被人解读为中国统一的“最后期限”持谨慎态度,但也表示不忽视这个时间框架,解放军将在2030年或2035年拥有对台动武的能力。
柯佛认为,北京的最终目标不是进攻台湾,而是在两岸执政当局之间谈判,建立正式的、长期的两岸政治关系的过程。动武的红线将从阻止台湾永久分离,转向台湾拒绝启动这个政治进程。如果2049年是开始正式统一进程的目标,那么北京的两岸政策将在2030年后的某个时候与过去截然不同。
柯佛指出,所谓北京将在六年内对台动武之类有固定时间框架的论断是不正确的。他说,战争不是北京的“计划”。真正的危险是,所有倾向于维持现状的因素都已并继续受到侵蚀,其中包括军事平衡决定性地向中国大陆倾斜,但这是影响最小的变化,更不稳定的因素在驱动着这一动态:台湾内部政治和身份认同的发展;美中全面战略竞争的出现;中国军力崛起,与美国势均力敌。
对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扮演的角色,柯佛表示,最重要的是,美国应该尽量将其日益增长的与中国大国竞争的欲望与台湾政策分开。华盛顿支持台湾的行动“应该是实质的,而不是象征性的”。现在华府应该抵制对抗和侮辱北京的强烈诱惑。美国支持台湾应侧重于支持民主和经济自由,在安全合作上聚焦于“令北京做出动武决定更困难”。
何瑞恩与柯佛访谈五个问题的主要内容如下。布鲁金斯学会声明,这些观点只代表柯佛个人意见,不代表美国任何政府部门的想法和意见:
一,如何看待两岸问题在中国国内政治中的作用?台湾政策是优先考虑,还是争论焦点?
柯佛的核心假设是,北京关于台湾的言论一般不只是针对或主要针对台湾公众,而是针对中国大陆的民众,或美国政府和东京、堪培拉等其他一些外国政府
他不认为台湾在中国政治中的角色会因为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而改变,除非是被台湾自己的选举周期所刺激。
柯佛认为,中国大陆公众并没有在台湾问题上焦虑不安,他们普遍认为北京对台政策是“足够强硬”和正确的。换句话说,中国执政者并没有面临太多国内要求他们在台湾问题有所动作的压力。但是,激起中国公众舆论,为更严厉的政策辩护,是北京方面可以打的牌,但应该记住,它还没这样做。
二,中国大陆对台战略的一部分似乎是给台湾人民施加心理压力,既要让他们意识到独立的代价和风险,也要让他们相信统一最终是不可避免的。你同意吗?北京的努力有效吗?
柯佛指出,在中国执政党看来,台湾问题对其合法性是个威胁,这意味着,北京对台政策主要是关于它想要避免什么,而不是它想要实现什么。但这一情况正在改变,特别是“统一”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百年目标相联系。
柯佛不认为今天北京实际上试图给台湾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他说,北京的大多数行动都是更正式、更有象征意义的,目的是走在中国国内舆论的前面,或警告美国或其他外部力量的剥削。北京对美国、台湾或偶尔第三方的每一个不当行为都严格地进行了分类和抗议,以确保它能大声反对持续的侵蚀。然而从大多数方面来看,形势仍在继续侵蚀中。华盛顿为了“取悦北京”而不在台湾问题上做点什么的动机正在减弱。
有人将2049年作为中国统一的“最后期限”,而柯佛对此解读持谨慎态度。他认为“统一的最后期限”主要是由中国执政党内部的动能所驱动的。不过他又表示,不忽视2049年的对台时间框架。相信在不太遥远的将来,也许是2030年或2035年,解放军可能拥有对台采取军事行动的组织和作战能力。
去年9月发表“未完成的内战”谈台湾问题的柯佛认为,北京的最终目标不是进攻台湾,而是在两岸执政当局之间谈判,建立正式的、长期的两岸政治关系的过程。军事、经济、信息和外交施压和诱惑都将发挥作用,动武的红线将从阻止台湾永久分离,转向台北拒绝启动这个政治进程。这在《反分裂国家法》中有所体现。
他预期,如果2049年是开始正式统一进程的目标,那么北京的两岸政策将在2030年后的某个时候与过去截然不同。
柯佛认为,也许美国的长期目标应当是没有战争,而旨在改变中国执政者对统一的定义,转向“联邦或邦联”。但即便如此,对美国来说在政治上也难以接受,这需要美国国内达成“解决台湾问题”的共识,但美国有强大的利益集团不愿解决这种问题。
三,台湾在未来一年将如何应对中国大陆不断加大的压力?
柯佛指出,美国似乎渴望出现第二次冷战,因为美国认为自己知道如何“战斗”并赢得这种局面,因此很容易把台湾描绘成另一个匈牙利或捷克斯洛伐克。
事实上,在过去40年的历史中,台湾已经成为充满活力的民主政体;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台湾人并不觉得受到很大的威胁。大多数台湾人民不担心迫在眉睫的攻击,因为美国转向北京已经40多年,并没有发生战争,还因为一些人认为,没有大规模的美国军事干预,台湾自己建设军队没多大意义;台湾公众也对被认为是由“亲国民党的外省人”主导的军队缺乏信任。
四,美国越来越多的人谈论台湾海峡不断上升的冲突风险。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最近公开表达了对未来6年可能发生冲突的担忧。你怎么看?
柯佛表示,不同意戴维森或前国安顾问麦克马斯特最近发表的公开声明的语气和含义,即战争可能会在限定的几年内爆发。他们传达出的信息是,中国大陆在强迫台湾方面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和议程。这种判断基于一些假设,即解放军做好准备就会攻台,或基于中国执政党将发动“机会主义战争”以巩固合法性。他认为,无论是从北京对军事力量有效性的看法,还是中国执政党合法性趋势而言,这些论断都是不正确的。
柯佛表示,他并不是在预测战争不会发生,而是说战争不是北京的“计划”。真正的危险是,自1979年以来,所有倾向于维持现状的因素都已受到侵蚀,而且很可能继续受到侵蚀。其中包括军事平衡决定性地向中国大陆倾斜,但这是影响最小的变化,更不稳定的因素在驱动着这一动态:
1,台湾内部政治和身份认同的发展,即使是国民党也不太可能维持其在“九二共识”上的领先地位。为了避免在政治上被遗忘,国民党继续转型为一个完全以台湾为中心的政党,必须迎合台湾内部更加强烈地反对在任何时间内以任何形式统一的情绪。
2,美中全面战略竞争的出现,增加了台湾对美国两大政党的吸引力,并将其作为“对抗中国”的试金石。有一种迷思认为,制约台湾独立的主要因素是北京军事威胁,但至少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台湾走向独立的政策和选举结果的主要制约一直是华盛顿对台北的压力。而今天华盛顿更有动力,更期待打“台湾牌”,这是由于美国的两党政治动态,而不是因为台北明确支持“台独”的领导人的行动。
3,中国大陆已经崛起为一个对台湾具有明显军事主导地位的大国,并且与美国势均力敌。中国执政者不再有实力“薄弱”的藉口而不采取行动。随着中国在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相对于美国的治理取得成功,中国国内舆论变得更具民族主义色彩。
五,面对中国大陆对台湾日益增长的压力,美国应该如何以促进美国利益的方式最有效地向台湾发出支持和保证的信号?
柯佛强调,最重要的是,美国应该尽量将其日益增长的与中国大国竞争的欲望与台湾政策分开。这意味着不要成为冲突迫在眉睫成见的牺牲品。华盛顿加强台湾不受中国大陆胁迫的行动应该是实质的,而不是象征性的。如果说美国之前在取悦北京而让台北觉得受冒犯方面犯了错误,现在华府应该抵制采取行动,以对抗和侮辱北京的强烈诱惑。
柯佛指出,美国对台政策合法性应建立在充满活力的民主和经济自由的基础上。美国可以在贸易、多边民主论坛、医疗政策、甚至安全事务等方面对台湾采取一系列措施,既不违背华盛顿对三个公报、“台湾关系法”和其他保证的标准调用,也不冒放弃的风险。
柯佛称,特别是在美国对台安全政策方面,与台北的合作应集中在使北京作出动武决定变得困难、充满风险的步骤上,减少对昂贵的、有损预算的武器采购的依赖,更多地依赖公众抵抗军事力量的决心和能力。
中评社华盛顿3月31日电(记者余东晖)前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高级情报官柯佛(John Culver)不认为北京会在特定时间对台动武,而相信台海战争的风险在于维持现状因素的侵蚀。他指出,驱动这种趋势的更不稳定因素在于:台湾内部政治和身份认同的发展;美中全面战略竞争的出现;中国军力崛起,与美国势均力敌。
布鲁金斯学会30日发表该智库台湾研究项目暂任主席何瑞恩(Ryan Hass)与前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东亚国家情报官柯佛的访谈--了解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动机以及美国的角色。柯佛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了35年,于2020年退休。2015年至2018年,柯佛担任国家情报委员会东亚国家情报官,为美国高层提供东亚问题的决策支持。
柯佛不认为台湾问题在中国政治中的角色会因为中共二十大而改变,除非被台湾选举周期所刺激。他对2049年被人解读为中国统一的“最后期限”持谨慎态度,但也表示不忽视这个时间框架,解放军将在2030年或2035年拥有对台动武的能力。
柯佛认为,北京的最终目标不是进攻台湾,而是在两岸执政当局之间谈判,建立正式的、长期的两岸政治关系的过程。动武的红线将从阻止台湾永久分离,转向台湾拒绝启动这个政治进程。如果2049年是开始正式统一进程的目标,那么北京的两岸政策将在2030年后的某个时候与过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