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影响商品供应 国际市场陷入焦虑

  中评社北京3月3日电/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俄乌局势胶着,市场对资源品紧缺的预期升温,大宗商品价格攀升。截至3月2日下午收盘,国际油价升至110美元/桶以上,周涨幅超过19%;反映一揽子商品价格的文华商品指数周涨幅超过4%,文华工业品指数周涨幅超过5%。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商品价格普涨属于市场“应激性反应”。未来不排除出现欧洲能源危机加剧、供应链风险凸显等连锁反应。国内企业除了强化风险管理外,更应关注供需基本面变化。

  国际油价站上110美元大关

  截至北京时间16时30分,WTI原油期货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双双站上110美元/桶,创下了近8年新高。

  随着俄罗斯遭受经济制裁,市场普遍担忧俄原油在运输、结算等方面的风险。俄罗斯对全球能源市场举足轻重。金联创数据显示,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石油、天然气出口总量的12%和21%。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1年俄罗斯日均原油产量为1078万桶,仅次于美国的日均1119万桶,在全球原油产量份额中占到了10%。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奚佳蕊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俄罗斯每日约有400万桶至500万桶原油向全球输出,随着俄罗斯被“驱逐”出SWIFT,原油供应影响将逐渐体现。

  当地时间周二,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同意从其储备中释放6000万桶原油,试图遏制油价的迅猛涨势。

  各种“连锁反应”或将出现

  除了能源市场面临供应收紧风险外,工业品、农产品等亦难独善其身。此外,可能出现的欧洲能源危机加剧、供应链风险发酵等“连锁反应”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