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野猪咬出了环保的民粹化
中评社香港1月7日电/去年12月24日香港“平安夜”当晚,又一位市民被野猪咬伤,这是过去短短一年内第20起野猪伤人事件,但香港网民已经见怪不怪,一度引发全城辩论的“杀猪令”风波也不再炽热。中评智库大数据发现,近年来生态与环保因素更加频繁介入香港诸多政策与公共事件,背后虽反映出环保意识在香港社会的高普及率、影响力,却产生了“唯环保论”绑架香港发展与社会整体利益、环保议题民粹化和泛政治化等怪现象,港人对上述问题的反感情绪正在不断上升。
野猪在香港市区游荡、伤人的新闻过去也常见诸报端,但真正上升为全城热议的焦点舆情,则要等到去年11月10日野猪袭警之后,紧接着11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以“人道毁灭”形式捕杀市区内出没的野猪,一时间关于野猪该不该杀、能不能杀的辩论在香港社交媒体和社会舆论快速激化,甚至影响到当时正举行的立法会选举辩论,进而首次从社会新闻演变为公共政策问题。
香港特区政府“杀猪令”一出,反对声音立刻占上风(如图2),不少观点认为既然人类同野猪在同一空间共存,就不能独占栖息地,对其他物种赶尽杀绝。其中,动保团体、人士的主张影响力较大,如坚称野猪伤人事件并不常见,捕杀市区内野猪必然会“杀及无辜”不合情理等。而支持捕杀的观点则指出,近年来香港野猪数量呈明显增长,伤人更是愈发频繁,11年来共录得45起野猪伤人案,其中近九成发生于过去四年(如图3),以扑杀控制野猪数量本属国际通行做法,扑杀那些对于人身安全存在威胁的野猪本无可厚非。还有市民批评动保人士把野猪命运凌驾于人类之上,与其宣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相符。
不过,该话题的热度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渔护署和警方共同行动,数次围捕、诱杀闯入市区的野猪,舆论反对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即便此后仍连续出现野猪伤人个案,都难以再在香港舆论掀起波澜。
此次“野猪事件”刺激环保议题介入公共事务讨论,舆论影响力达到近年来最高点。如图4所示,盘点回顾近6年来香港社交媒体相关舆情可知,港人对生态环境或动物保护议题的关注度总体上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其中,动物保护议题不仅占据较大比例,而且屡屡触发“爆点”(如多起虐待动物事件),往往还与其它环保议题交叉、迭加,对一些敏感的政策问题产生很大舆论影响。
例如,2017年1月的特首施政报告曾提议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带以增加住房供应,遭到民间以“郊野公园具有极高生态和保育价值”为由强烈抨击后宣告流产;再如,2018年“明日大屿”填海计划被质疑和攻击至今,环保理由始终位居前列,例如“破坏海洋生态”、“威胁海豚生存”等。
尽管面积巨大、生态优美的郊野公园是大部分香港市民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但在与日俱增的住房、民生压力影响之下,港人逐渐能够理性看待“开发”与“保育”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对比近年来两波涉及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带建设房屋的舆情可知,香港社交媒体的负面情绪占比出现了明显降幅,舆论反弹声音也减弱不少,说明不少民众的确认识到香港过去对郊野公园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局限性,特区政府若能主动作为、调整不合时宜的规划,完全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发更多土地以缓解住房紧张供应紧张问题。
进一步分析发现,港人对环保问题向理性回归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近年来环保介入公共议题“泛政治化”逐步退潮的过程。如图6所示,香港社交媒体涉及环保关注度占比最多的议题,并非围绕资源回收、环保教育、绿色经济等专业性环保问题,而是针对执法、司法部门,“环保”成为反对派攻击批判政府的藉口。
结合图7可知,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环保组织对警方使用催泪弹造成污染、影响健康的批评,被反对派借题发挥,迅速操作为反警、仇警宣传动员,泛政治化程度达到九成。同样,2020年9月国安法刚刚生效不久,律政司不检控豪景花园虐畜案主犯,这宗单纯涉及动物保护的法律案件,被扭曲为所谓“香港法治已死”,刻意诱导市民对宠物权益的关爱,转化为对香港法治的不信任乃至抵抗情绪,泛政治化程度也达到六成。
此次野猪伤人话题,之所以从社会新闻上升为公共事件,除了有政府颁布“杀猪令”因素之外,还与野猪袭击对象是警员有关。别有用心者将政府对野猪的“人道毁灭” 同司法公正强行捆绑,表面上是关心动物、关爱生命,实质上是表达“软对抗”政治企图,泛政治化程度也超过五成。因此,当越来越多的港人发现,近年来相当活跃的一些环保团体、人士,实际作为并非在真正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而是藉机参与政治活动、发动政治炒作,对该群体的负面情绪呈现上升趋势。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冯璀骅)
中评社香港1月7日电/去年12月24日香港“平安夜”当晚,又一位市民被野猪咬伤,这是过去短短一年内第20起野猪伤人事件,但香港网民已经见怪不怪,一度引发全城辩论的“杀猪令”风波也不再炽热。中评智库大数据发现,近年来生态与环保因素更加频繁介入香港诸多政策与公共事件,背后虽反映出环保意识在香港社会的高普及率、影响力,却产生了“唯环保论”绑架香港发展与社会整体利益、环保议题民粹化和泛政治化等怪现象,港人对上述问题的反感情绪正在不断上升。
野猪在香港市区游荡、伤人的新闻过去也常见诸报端,但真正上升为全城热议的焦点舆情,则要等到去年11月10日野猪袭警之后,紧接着11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以“人道毁灭”形式捕杀市区内出没的野猪,一时间关于野猪该不该杀、能不能杀的辩论在香港社交媒体和社会舆论快速激化,甚至影响到当时正举行的立法会选举辩论,进而首次从社会新闻演变为公共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