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宅经济”火爆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异军突起的“宅经济”撑起了今年国内春节档消费的“半边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但更需要关注疫情可能对线上行业带来的长期影响。
网上“抢菜”,“云端”办公
前些天,离北京市民张女士家100多米的一家大型生活馆重新开业,里面蔬菜、瓜果、肉类、调料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但张女士还是选择“宅”在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生鲜都通过网络平台下单。
“主要是害怕人员聚集造成感染,另外网络平台也很方便。”张女士说,从事生鲜配送的网络平台不少,但价格适中、服务品质好的不多。“评价较好的网络平台卖菜时间不一样,为了‘抢菜’还要定好闹钟。”
记者近日在北京市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和以往店里热闹的气氛不同,如今寄存柜台反倒一片忙碌:超市工作人员根据网上订单将商品装好打包,不时有电商平台的配送员前来取货。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的盒马鲜生十里堡店,一袋袋菜品被整齐码放在一起,数十名配送员迅速将其放入配送箱,送往下单客户的小区门口。北京盒马总经理李卫平表示,受疫情影响,人们线上卖菜需求激增,远超盒马服务能力,为此盒马紧急调配人力,与其他企业临时“共享员工”。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共享员工”陆续回到原来工作岗位,大量空缺岗位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