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仁杰:占比渐增 台湾农产品不销陆不可能

萧仁杰。(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3月31日电(记者 方敬为)大陆以台湾凤梨检疫不符规定为由,3月起暂停输入,台农粮署因此批评对岸市场不稳定,并称以后凤梨不再销陆。中兴大学行销学系副教授萧仁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台湾农产品外销大陆占比仍是最高,去年更达三成,短期内台湾农产不销大陆是不可能的。

  萧仁杰也提到,根据自由市场原则,政府也不应干涉民间贸易行为,不能说禁就禁,台湾主政者要思考的是,商人选择大陆市场本质上就是利益导向使然,政府在找到替代市场之前,应避免武断、对立的言行,以免瞬间丧失大陆市场,导致农产外销陷入瓶颈。

  萧仁杰,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行销学博士,现任中兴大学行销学系副教授,曾任台湾农业产学联盟执行秘书、美国行销学会地区联络人、育达商业技术学院行销与流通学系主任、育达商业技术学院企管系主任、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商学院客座助理教授等。

  大陆3月起暂停台湾凤梨输入,一年影响约4万公吨,约占台湾凤梨产量的一成,目前两岸无法启动协商,农粮署长吴忠一日前更语出惊人表示,凤梨事件显示对岸市场不稳定,以后不再卖大陆了。

  萧仁杰表示,5年前他有一位学生在作台湾农产贸易趋势研究论文,当时统计包括贸易商、大盘商、农民的外销市场取向,就是以中国大陆为首位。5年前是如此,现在农产销陆的比例不减反增,在ECFA实施后,台湾销往大陆的农产品从本来占一成左右,到去年成长到29%,接近3成,照此趋势来看,短期内台湾农产外销不可能脱离大陆市场。

  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萧仁杰说,中国大陆之外,农业贸易从业人员较属意的外销市场,依序为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洲等地,然而发展迄今,除了大陆市场呈现稳定成长,其他贸易市场仍然相对不稳定。

  萧仁杰指出,日韩方面因为农检条件严苛,加上对产品的卖相、品质、规格非常讲究,台湾为小农式耕作,盘商收购来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办法与跨国集团式农产企业竞争。所以,虽然日韩消费市场行情高,但台湾一直没办法稳定经营。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邻近国家所生产的热带水果品项丰富,不会将台湾视为采购首选。

  萧仁杰进一步说明,北美地区也多是向邻近的中南美国家采购;澳洲与台湾距离远,对贸易商而言,运输及保鲜成本太高昂,不是良善的贸易市场。综上所述,大陆正是因为市场规模大,加上邻近的地缘区位,以及ECFA贸易架构,成为台湾农产外销的特殊优势,也是之所以台湾农产销陆比重持续成长的原因。

中兴大学校园一隅。(中评社 方敬为摄)

  所以,萧仁杰表示,台湾农业贸易在短期内难以离开大陆市场,除非,政府能够开拓稳定且足以取代的市场,台湾才有“拒绝外销”大陆的立基,也意味着政府要有能力克服上述困境,然而,从五年前到现在,台湾的农业贸易模式一直没有重大进展,显然事情没有想像中的容易。

  萧仁杰认为,台湾农业要突破依赖大陆市场的外销模式,唯有企业单位愿意出面统合农业资源,台湾要设法建立集团式农业生产,唯有将质、量、种类提升到位,足以跟国际大型农产企业竞争,台湾才有本钱拓展其他贸易市场。

  当然,政府出面介入也是方法之一,萧仁杰说,但是这个做法并不符合正常的贸易趋势,更是违反市场自由化原则,例如农粮署称凤梨不再卖大陆,假设政府真的干涉贸易商限制特定贸易行为,就是违反市场自由化,并非当前贸易行为的正常进程,对台湾发展农业贸易可能带来反效果。

  萧仁杰建议,台湾面对农业贸易议题,还是要务实以对,一定要有产业转型,并累积一定程度贸易筹码,再展开多元贸易市场布局,贸然拒绝大陆市场,意气用事,恐怕让台湾农业贸易陷入棘手困境。

萧仁杰。(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3月31日电(记者 方敬为)大陆以台湾凤梨检疫不符规定为由,3月起暂停输入,台农粮署因此批评对岸市场不稳定,并称以后凤梨不再销陆。中兴大学行销学系副教授萧仁杰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台湾农产品外销大陆占比仍是最高,去年更达三成,短期内台湾农产不销大陆是不可能的。

  萧仁杰也提到,根据自由市场原则,政府也不应干涉民间贸易行为,不能说禁就禁,台湾主政者要思考的是,商人选择大陆市场本质上就是利益导向使然,政府在找到替代市场之前,应避免武断、对立的言行,以免瞬间丧失大陆市场,导致农产外销陷入瓶颈。

  萧仁杰,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行销学博士,现任中兴大学行销学系副教授,曾任台湾农业产学联盟执行秘书、美国行销学会地区联络人、育达商业技术学院行销与流通学系主任、育达商业技术学院企管系主任、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商学院客座助理教授等。

  大陆3月起暂停台湾凤梨输入,一年影响约4万公吨,约占台湾凤梨产量的一成,目前两岸无法启动协商,农粮署长吴忠一日前更语出惊人表示,凤梨事件显示对岸市场不稳定,以后不再卖大陆了。

  萧仁杰表示,5年前他有一位学生在作台湾农产贸易趋势研究论文,当时统计包括贸易商、大盘商、农民的外销市场取向,就是以中国大陆为首位。5年前是如此,现在农产销陆的比例不减反增,在ECFA实施后,台湾销往大陆的农产品从本来占一成左右,到去年成长到29%,接近3成,照此趋势来看,短期内台湾农产外销不可能脱离大陆市场。

  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萧仁杰说,中国大陆之外,农业贸易从业人员较属意的外销市场,依序为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洲等地,然而发展迄今,除了大陆市场呈现稳定成长,其他贸易市场仍然相对不稳定。

  萧仁杰指出,日韩方面因为农检条件严苛,加上对产品的卖相、品质、规格非常讲究,台湾为小农式耕作,盘商收购来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办法与跨国集团式农产企业竞争。所以,虽然日韩消费市场行情高,但台湾一直没办法稳定经营。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邻近国家所生产的热带水果品项丰富,不会将台湾视为采购首选。

  萧仁杰进一步说明,北美地区也多是向邻近的中南美国家采购;澳洲与台湾距离远,对贸易商而言,运输及保鲜成本太高昂,不是良善的贸易市场。综上所述,大陆正是因为市场规模大,加上邻近的地缘区位,以及ECFA贸易架构,成为台湾农产外销的特殊优势,也是之所以台湾农产销陆比重持续成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