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岩:用体育和文学与世界对话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电/据北京青年报消息,知天命之年的女作家孙晶岩却像是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腔热血激情澎湃,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她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为中国冬奥队加油助威。说起来,孙老师可不是普通的冬奥会观众,她是北京冬奥会的“亲历者”“见证者”。孙晶岩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近日出版。在这本书中,孙老师历时五年,采访了国内外二百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人员,讲述了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冬奥健将激情拼搏为国争光的动人故事。

  2006年,孙晶岩应北京奥组委邀请,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全程跟踪采访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如今,孙晶岩又在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的支持下,写下了《中国冬奥》,成为“双奥作家”,她说:“国运即是我运,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作家,我由衷地感到幸运与自豪。”

  冬奥会的魅力在于与科技结合

  高亭宇夺冠即是例证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孙晶岩说她天天都看比赛,非常激动,因为有的运动员正是报告文学《中国冬奥》的主人公,“比如看到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在短道速滑男女混合接力中夺冠,其中的范可新就是我写到的七台河短道速滑队出来的,她说‘每天都在拼命,滑完了嗓子里都是血’特别真实。”

  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表现抢眼,采访过七台河短道速滑队的孙晶岩深有感触地说:“当国人为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夺冠欢呼雀跃时,请不要忘记七台河和功勋教练孟庆余。这座煤城走出了杨扬、王蒙、孙琳琳、范可新四个冬奥会冠军;唐春雷、聂双月、高盟、于盈鑫四个特奥会冠军,以及刘秋宏、李红爽、张杰、孟晓雪、王伟、于威等众多世界冠军。他们都从七台河走来,让我们向为国争光的冰雪运动健儿和功勋教练孟庆余致敬!”

  在孙老师看来,冬奥会的魅力在于与科技紧密结合,“冬奥会时尚、装备科技含量很高,和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比如本届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高亭宇原来弯道力量差,科研设备测知他的蹬冰速度和力度是多大,黑龙江省科研人员严力就与教练探讨总结出高亭宇入弯道点的选择、步伐控制,以及进出弯道点右腿蹬冰的果断性和力量需要加强,弯道滑行技术的合理性和滑行路线的经济性需要提升,利用高科技对他的动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症结后教练有针对性地训练。所以高亭宇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荣获冠军,这就是科技助力冬奥。我曾经见过高亭宇在全国比赛中摔跤,发现他这次发挥出色,真是六年磨一剑。”

冬奥会迷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融入于大自然中,观众在观赛时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孙老师说每次她到雪场采访,都是凌晨四五点起床,“再累我也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愉悦,在亚布力滑雪场看凌晨四点的太阳,在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平台张开双臂做飞翔状,在张家口崇礼滑雪场引吭高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天人合一,我的情感和心灵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