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握手 展现中国青年魅力

  中评社北京2月19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一群90后教师带着一群00后志愿者,完成了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两个业务领域19个志愿岗位的赛事保障任务。

  2月16日晚,首都体育馆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全部结束。坐在回驻地的大巴车上,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志愿者带队教师郭南细数着首都体育馆的日与夜,整整25天,“有些不舍,难说再见”。

  另一名90后辅导员、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志愿者北京赛区临时党支部书记、首都体育馆驻地带队教师负责人周悦然介绍,北体大有162名师生进驻首都体育馆开展赛事保障志愿服务。“我们团队,有90后青年教师托举着00后的年轻人,他们专业、热情、自信、从容地在最快的冰面和最美的冰面上标注志愿服务的青春,在这些00后志愿者背后有很多属于他们的冬奥故事。”

  志愿者张寅凯是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研究生,本次主要负责防护垫检查。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摔倒后跌出赛道撞上的垫子,就是他的守护对象。

  可以说,张寅凯是除裁判、教练外离赛场最近的人,“只有两米远”。作为短道速滑运动的忠实粉丝,他却无心以观众的视角欣赏比赛,“只要有人摔倒,我们立刻奔过去,等运动员起身离开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垫子归位、加固绑定,避免再次撞击时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腾挪垫子也是个体力活,短道速滑防护垫厚度近1米,高度可以齐腰,张寅凯说,“就算自己是练拳击的,这活儿也不轻松。”一个比赛段跟下来,他至少得在场边站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