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天”的高科技保障冬奥
35岁的于啸男,就是其中一员。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13所影视特种拍摄团队成员,他整个冬奥期间都在“冰丝带”做技术保障。他告诉记者,“乍一听,好像航天科技和奥运会离得很远,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航天力量的支持,都有我们青年科技人员在保障。”
今年春节对于啸男来说,过得很不一样。往年除夕,他都是和同事们在春晚演播大厅度过的。他们打造的“天鹰座”有线传输索道摄像机系统,已经连续6年参与了春晚直播。今年除夕夜,没有了现场直播的紧张和压力,没有了后台同事们围在一起吃盒饭水饺的热闹,取而代之的,是在隔离酒店餐厅隔着透明挡板吃着“拼桌”年夜饭。
北京冬奥会期间,于啸男所在单位承担了“冰丝带”里的影视特拍任务。由于疫情期间严控场馆人数,团队决定,由经验丰富的于啸男执行赛事期间的现场保障。1月29日,于啸男搬进隔离酒店,开始了一个半月的闭环管理。
除夕那天,于啸男在“冰丝带”忙碌了一整天,又是调试设备,又是配合现场导播的各种拍摄想法进行测试。晚上回到酒店,他边看春晚直播,边用手机和同事们一起“点评”自家“天鹰座”的表现:那个镜头推得不错,这个角度飞得挺稳。
没等到新年钟声敲响,于啸男就关掉电视睡觉了,因为第二天大年初一一早,他还要准时乘着班车前往场馆继续赛前准备工作。从“直播春晚”变成“直播冬奥”,于啸男意外获得了一个平静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