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家欢题材影片需把国民IP转为文化记忆
实现上述愿景并在全年最长公休假的春节期间保持增长态势的重要前提是,有高质量的合家欢类型电影准确对接市场需要,既能满足本土观众的审美诉求,也构成优质电影资源的自身积累,包括品牌价值增长、自有技术升级,IP内容更新迭代,以及最重要的,为未来的电影发展和文化记忆提供丰富而正向的内容。壬寅年春节档中的三部国产动画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和《小虎墩大英雄》在一定程度上分区搭建起了节日中合家欢观影的理想模型,但在精耕本土文化和表现原创故事方面,还存在着更大的拓展空间。
敞开格局
才能更新惯性配方
十二生肖是中国民俗文化所特有的纪年阐释系统,融合了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多民族相互依存、交流发展的共同体特征,是常读常新的文化资源,为新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依傍与灵感。由此形成的一个心理惯势就是,到什么年上什么片,轮到哪个生肖就做相应物种的文章故事。合辙应景的即时效果固然给春节贺岁的大银幕增加了新一年由此开始的喜庆感和辨识度,但是相对固化的角色模型和故事配方也限制了具有最大观众潜能的春节档动画电影格局,总有意犹未尽的期待在观影后继续升起。
《小虎墩大英雄》在上映前获得的推广平台要远远优于《熊出没》和《喜羊羊》。大年三十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中,一个名为《乳虎啸春》的武术短剧节目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上完全预演了第二天就要登上大银幕的动画电影,尤其是带虎尾的虎头帽和斜挎身上的蓝底印花小包袱,使舞台上的虎娃和银幕上的虎墩在形象上完全重合。然而超过12亿人次的春晚节目收视数量竟然没有释放出预想中的助力效果,大年初一还没有结束,《小虎墩》一片的排片率就已经下滑到整个春节档电影的底部。观众们在观影后的直接反应也或多或少陷入了无语状态。怎么说呢?就是整部影片看起来流畅完整、没有明显缺陷,主要人物们的三观也都正确而端正,有打拼励志的正能量,有相互打趣的小搞笑,也不缺乏彼此关怀和成全的成长弧光,还有效果激烈的武打动作画面,据制片方说一直从山西晋中打到了甘肃的壮美麦积山。可是上述诸多面向上的表现都止于达标,不够精彩,缺少包含情绪价值的内在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