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笛:中美叫阵 短期内是斗而不破的局势
中评社台北3月20日电(记者 黄筱筠)美国与中国的“阿拉斯加2+2会谈”,双方激烈交锋。澳洲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短期内看来,以拜登上任头一年持续川普政府政策,加上中国大陆2022年下半年将召开二十大,中美之间的强硬态势短期内仍会持续,至少在明年秋天前,这种氛围不会有大改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将与中国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外交部长王毅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18日进行会谈。
在中美高层会谈前夕,陆委会主委邱太三陆恢复中国大陆商务人士申请来台,蔡政府此时对中国大陆抛出善意,宋文笛分析,同盟理论有两种担忧,假设美国提供安全保障,台湾是被保障者,会担心被抛弃;美国也会担心台湾搞法理“台独”冲太前面,导致两岸发生冲突发生时,美国被迫进入困局。
他表示,如果美国给台湾多点信心,很可能台湾就会暴冲,现在美国对中国强硬时,蔡政府对中国大陆和缓,减缓美国对台湾暴冲的忧虑,台湾这么做,对北京与美国的需求刚刚好,也减缓中国大陆对两岸议题的失控,不要硬上加硬,蔡政府现段调整两岸关系有利台湾。
他也说,在美国对中国强硬时,蔡英文却相对和缓友善的表示,但是九二共识大原则并没有让步,只在其他交流务实事项有稍微让步,这对蔡英文政治成本比较可控。此时,因为疫情关系蔡政府民调高档,此时做出不是支持者满意的政策,会减少不满的效应外溢,有利蔡英文预先拉开战略纵深。
宋文笛,澳洲国立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现为澳洲中华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员、《自由时报》评论网、《上报》、Yahoo新闻专栏作家。曾任美国东西中心亚太研究访问研究员、澳洲联邦国会附属智库外交国防安全组客座研究员、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亚太安全项目研究助理。
怎么看待这次中美高层对话?宋文笛对中评社表示,中美目前关系不好很正常,中美高层这次会面,确立中美未来短时间内是“斗而不破”的局势,看似撕破脸但没有真的破裂。这次仅是碰头会,本来就不是战略性内容,虽然知道会竞争,但也给了彼此一点面子。加上这次会面是中美元首通话时说要见,这次会面是“为见而见”,不是要解决具体的议题。
他也说,一般“二加二会议”有两种,但这次中美高层会面是不常见的第三种。第一种是,如果美国是跟澳洲、英国等盟国会面,美国会派外交、国防官员;第二种,若跟中国进行战略、经济对话,会派出主管国安的国务卿,主管经济的财政部长,中国方面则是副总理跟外事办主任,就像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加上杨洁篪,但是这次却派出外交部长王毅,这次会面试是纯外交礼仪的层次,不是对话的格局。
宋文笛指出,中美双方事前就知道这次会面不会有具体成果,这次会面应该也不会有联合声明。中美双方还在叫板,以这次气氛来看,如果有联合声明,就不利于后续的谈判。这次会面意义,对美方来说,是各自表述立场,美国一开场就提中国不想提的事务,双方既然伤感情的事情都提了,美方就要站稳立场;中方也没有客气,中方的表态大部分满足中国内部的需求。
他指出,这次会谈不期望有共识合作的内容出来,中美各自有内部民意要交代,美国还要对盟友交代,苏利文就提到,要保护盟国利益。而拜登一上任就提到希望与其他国家结盟,从一个有利位置、角度跟中国交往。拜登执政内部要把经济弄起来,对外是盟友团结起来,对外结盟也是一个环节,盟友是美国对中国筹码的放大器、加速器,中美高层会面前,美方才要去日本、韩国绕一圈,美方还强调对澳洲经济制裁不收敛等,美中关系重置无从谈起,美国是要跟盟友交心。
若从这次见面看来,未来中美关系缓和很困难?宋文笛对中评社表示,拜登执政第一年中美缓和机率很低。现在还在拜登起手式阶段,如果一开始拜登政府态度正常,之后要硬一点,就会被说是破坏前例,那不如就一开始就强硬,虽然会被骂,反正是川普政策延续,但等到要合作时,美国态度就会软化。
他说,这次见面是建立美中互动新底线,因此初期态度强硬会是基调,但是后续要看议题以及民众需要,如果气候问题引起民众很大关注,拜登会有压力要跟中国谈,态度就会转为软化,现在是起手式态度会硬,国际就是现实竞技场,美国中国两边都想要突破。
宋文笛表示,中美关系发展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高层互访,持续累积互信,要见面累积到“斗而不破”的互信,若要寻求全球经济复苏,双方就需要具体谈合作。
第二可能性,拜登讲求盟友跟多边关系,川普执政也许中美双边有个协议就会和缓,但是拜登执政,中美关系要转好,可能要藉由多边的机制、管道,对美国盟友让利,拜登才可能软化态度。中美双边关系若单一进行,美国的盟友会觉得有好处是美国先拿,这样盟友对美国会产生质疑,拜登认知到单边对抗成本很高,不会走川普这样的路。因此中国必须要对这些美国同盟国家让利,制造足够舆论支持,让美国对中国态度松软。
不过,他也说,中国短期内不需要做这些动作,中国知道美国要强硬,中国目前有是强硬态度回应。接下来中国明年秋季有二十大召开,在这之前中美缓和机率很低,“中美强硬态度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明年中国二十大之前,中美双方有充分理由强硬态度主导彼此关系。
中美在台湾议题上各自表达立场,对于台湾来说,中美现在的氛围是否不利台湾?宋文笛认为,蔡英文有意识到这一点。美国对中国态度强硬时,蔡才会调整“国安”团队任命邱太三当陆委会主委,以及用语、姿态放软。
他表示,由于美国对中国态度够硬,也提出台湾重要性、不可或缺性,美国不会明确反弹。台湾在中美强硬、中国抱怨美国干预内政之际,台湾释出相对和缓态度,刚好互相配合,这是蔡政府看到契机顺应现阶段的操作。而稍微对中国大陆软一点不会影响大格局,因为美国需要台湾成为议题,当中国批评美国干预内政议题,台湾不是百分百对中国强硬,两岸政策和缓,也减缓中国大陆对两岸议题的失控,不要硬上加硬,蔡政府现段的调整两岸关系有利台湾。
中评社台北3月20日电(记者 黄筱筠)美国与中国的“阿拉斯加2+2会谈”,双方激烈交锋。澳洲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短期内看来,以拜登上任头一年持续川普政府政策,加上中国大陆2022年下半年将召开二十大,中美之间的强硬态势短期内仍会持续,至少在明年秋天前,这种氛围不会有大改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将与中国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外交部长王毅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18日进行会谈。
在中美高层会谈前夕,陆委会主委邱太三陆恢复中国大陆商务人士申请来台,蔡政府此时对中国大陆抛出善意,宋文笛分析,同盟理论有两种担忧,假设美国提供安全保障,台湾是被保障者,会担心被抛弃;美国也会担心台湾搞法理“台独”冲太前面,导致两岸发生冲突发生时,美国被迫进入困局。
他表示,如果美国给台湾多点信心,很可能台湾就会暴冲,现在美国对中国强硬时,蔡政府对中国大陆和缓,减缓美国对台湾暴冲的忧虑,台湾这么做,对北京与美国的需求刚刚好,也减缓中国大陆对两岸议题的失控,不要硬上加硬,蔡政府现段调整两岸关系有利台湾。
他也说,在美国对中国强硬时,蔡英文却相对和缓友善的表示,但是九二共识大原则并没有让步,只在其他交流务实事项有稍微让步,这对蔡英文政治成本比较可控。此时,因为疫情关系蔡政府民调高档,此时做出不是支持者满意的政策,会减少不满的效应外溢,有利蔡英文预先拉开战略纵深。
宋文笛,澳洲国立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现为澳洲中华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员、《自由时报》评论网、《上报》、Yahoo新闻专栏作家。曾任美国东西中心亚太研究访问研究员、澳洲联邦国会附属智库外交国防安全组客座研究员、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亚太安全项目研究助理。
怎么看待这次中美高层对话?宋文笛对中评社表示,中美目前关系不好很正常,中美高层这次会面,确立中美未来短时间内是“斗而不破”的局势,看似撕破脸但没有真的破裂。这次仅是碰头会,本来就不是战略性内容,虽然知道会竞争,但也给了彼此一点面子。加上这次会面是中美元首通话时说要见,这次会面是“为见而见”,不是要解决具体的议题。
他也说,一般“二加二会议”有两种,但这次中美高层会面是不常见的第三种。第一种是,如果美国是跟澳洲、英国等盟国会面,美国会派外交、国防官员;第二种,若跟中国进行战略、经济对话,会派出主管国安的国务卿,主管经济的财政部长,中国方面则是副总理跟外事办主任,就像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加上杨洁篪,但是这次却派出外交部长王毅,这次会面试是纯外交礼仪的层次,不是对话的格局。
宋文笛指出,中美双方事前就知道这次会面不会有具体成果,这次会面应该也不会有联合声明。中美双方还在叫板,以这次气氛来看,如果有联合声明,就不利于后续的谈判。这次会面意义,对美方来说,是各自表述立场,美国一开场就提中国不想提的事务,双方既然伤感情的事情都提了,美方就要站稳立场;中方也没有客气,中方的表态大部分满足中国内部的需求。
他指出,这次会谈不期望有共识合作的内容出来,中美各自有内部民意要交代,美国还要对盟友交代,苏利文就提到,要保护盟国利益。而拜登一上任就提到希望与其他国家结盟,从一个有利位置、角度跟中国交往。拜登执政内部要把经济弄起来,对外是盟友团结起来,对外结盟也是一个环节,盟友是美国对中国筹码的放大器、加速器,中美高层会面前,美方才要去日本、韩国绕一圈,美方还强调对澳洲经济制裁不收敛等,美中关系重置无从谈起,美国是要跟盟友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