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年度汇算意义不仅在“退补”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3月1日至6月30日办理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进行明确。尽管社会公众对个税年度汇算已逐渐熟悉,但“补税”“退税”的话题仍引起广泛关注。其实,个税年度汇算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退补”。
这是我国实行新一轮个税改革后,开展的第三次年度汇算。自2019年1月1日起新个人所得税法正式施行,年度汇算随之走进千家万户。纳税人需要在纳税年度终了后,就上一年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综合所得,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经手机个税APP的填报、计算,“跳”出来的结果牵动纳税人的心。如果需要补税,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增加了支出,而退税的结果则会让一些人感觉到意外的“惊喜”。实际上,除了要关注“退补”数额,更要明白“退补”从何而来。
年度汇算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计算出纳税人全年综合所得应该缴纳多少个税,从而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在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下,纳税人平时取得收入时由单位进行预扣预缴,但由于纳税人取得所得来源多样、情形复杂,全年收入及适用的税率只有在年度结束后才能计算出来,因此一般情况下,纳税人平时已扣缴税额与年度汇算应纳税额之间往往会有“差额”,这就需要通过年度汇算进行“多退少补”。纳税人无论是补税还是退税,结果都是缴纳依法应该缴纳的税款。换个角度说,补税是由于上一年预缴时少缴了,退税是由于上一年预缴时多缴了。通过“退补”实现精准纳税,这是个税年度汇算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