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药价平均降五成 今年将有哪些获得感

  中评社北京2月13日电/据新华社报道,心脏支架开展集采后,均价从1.3万元下降至700元;《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卫”国内版——甲磺酸伊马替尼片,集采后比印度产的还要便宜……

  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截至目前,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开展六批,共采购234种药品,平均降价53%,采购金额在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中占比30%。

  价格下降是否会影响药品质量?还有哪些高价药品和耗材能够“入围”集采?今年百姓用药还会有哪些“获得感”……围绕大众关心和期待的多个热点问题,在2月11日举行的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出回应。

  降价不降质

  长期服用降压、降脂和降糖药的王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没有集采药之前,他服用的降脂药每片6元,正在服用的集采药每片0.2元钱,4种药加起来之前每月需要500元左右,现在只要110元。

  药价是降低了,但他也向记者透露出心中的疑惑:价格相差这么大,效果能一样吗?

  这也是很多人共同的疑惑。一直以来,集采中选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质量安全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

  “从中标企业中标以来的情况看,药品价格降了50%左右,这实际上是跟原来过高的销售费用做了个置换。”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带量采购、招采合一,企业从私下跑医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