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新:台可能面临更险峻的国际与两岸情势

陈一新。(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12月26日电(记者 郑羿菲)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陈一新表示,蔡英文在双十庆典抛出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是在中美有意改善关系下决定扮演一次棋子,但中美一致认为蔡是“麻烦制造者”,中美共管“台独”逐渐浮上台面;展望2022,台湾面对的国际与两岸情势可能更为险恶。

  陈一新说,台湾除了“外交”前景黯淡外,最该担心的是2022年12月时爆发台海危机与乌克兰危机产生“共伴效应”,一方面让当时正在举行的“民主峰会”(Summit of Democracy)黯然失色,一方面考验美国为首西方国家与亚太盟国的政治智慧。

  台湾民众党25日举办“前瞻2022国际局势与台湾角色”论坛,党主席柯文哲也到场聆听台美关系,论坛总计三场次。第一场次为台美关系,由民众党国际事务部主任赵麟主持,并邀请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系荣誉教授陈一新、蓝涛亚洲总裁黄齐元、共和党前亚太区主席方恩格与谈。

  陈一新表示,2021年11月16日,在拜习两人的视讯会上,美中两国各取所需,也各有斩获,最大的输家却是台湾的蔡英文。拜登在开场白之后,表示美中两国都是世界领袖,但竞争一定要有“护栏”,才不会让简单、直接的竞争转变为公开的冲突,习近平则表示,中美两国应多沟通合作,共创双赢,并说地球大到足以容下中美两国发展,两艘巨轮不会在大海相撞,这番话不啻是回应拜登的“护栏说”。

  陈一新说,在美中“联合工作组”与双方“密集外交”的沟通协调之下,美中两国对蔡英文利用“新两国论”、民进党“立院”党团提出朝“台独”方向推动的“修宪”,以及其他涉及美中关系“搞破坏”等言行的看法已经渐趋一致,认定蔡英文是“麻烦制造者”,并对蔡“切香肠式的台独大业”进行反制。

  陈一新认为,在拜习峰会之前,北京推出一系列反对“台独”的说法,包括“美国奉行的一中政策已非真正的一中政策”、“美国四十年来涉台论述已走调、走味、倒退”、“美国应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否则会为中美关带来颠覆性破坏”、“有效管控分歧,妥处敏感问题”,以及“中美应共同抑制台独”等,就是要在中美涉台关系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陈一新简报。(中评社 郑羿菲摄)

  陈一新指出,根据中国大陆新华社与央视新闻的报道,拜登在这次视讯峰会上告诉习近平说,“美国无意与中国冲突,决定奉行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维持和平稳定”。以往美国官员表达“不支持台独”可说屡见不鲜,但这次拜登也说“不支持台独”,或是在峰会第二天告诉记者,的确说过“不鼓励台独”,无疑显示对蔡英文这个麻烦制造者的高度不满。

  陈一新表示,前美国总统小布什后期,北京曾倡议“中美共管台湾”,这次美中在“联合工作组”与“密集外交”的运作之下,做到了“美中共管台独”,应是蔡英文始料所未及的。

  陈一新说,展望2022,台湾面对的国际与两岸情势可能更为险恶,2022年一开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可能为拜登提供一个重要的发声管道。

  陈一新认为,尽管美国率领“五眼联盟”抵制北京冬奥,但冬奥仍将如期在2022年2月4日举行。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5日的视讯会议中敲定“冬奥之约”,安排一场习普实体峰会,拜登肯定后悔为何要抵制冬奥,白白放弃一场与习近平面对面会晤的机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可能会在2022年4月到5月访美,与拜登会面,共商如何因应中俄两国的威胁与挑战。

  陈一新指出,“七大工业国”峰会将在2022年6月于欧洲举办,同一时段北约(NATO)舆欧盟(EU)峰会也会在G7峰会后举办,拜登可能会在这段期间继续推动“反中”与“挺台”政策。若立陶宛事件持续延烧,G7、EU、NATO不无可能强化对中国的立场。2022年9月15日是澳英美(AUKU)联盟成立一周年,预期这个地表最强大的军事联盟将会向全世界重申该联盟的宗旨、使命与任务。

  陈一新表示,接着就是“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将在2022年10月召开。该峰会也是大国安排场边峰会的重要场合。当2022年11月轮到“亚太经合会”(APEC)登场。由于美国认为APEC既无效率,也无成效,加上拜登若在美国期中选举失利,可能只会透过视讯方式参加。

台湾民众党25日举办“前瞻2022国际局势与台湾角色”论坛。(中评社 郑羿菲摄)

陈一新。(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12月26日电(记者 郑羿菲)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陈一新表示,蔡英文在双十庆典抛出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是在中美有意改善关系下决定扮演一次棋子,但中美一致认为蔡是“麻烦制造者”,中美共管“台独”逐渐浮上台面;展望2022,台湾面对的国际与两岸情势可能更为险恶。

  陈一新说,台湾除了“外交”前景黯淡外,最该担心的是2022年12月时爆发台海危机与乌克兰危机产生“共伴效应”,一方面让当时正在举行的“民主峰会”(Summit of Democracy)黯然失色,一方面考验美国为首西方国家与亚太盟国的政治智慧。

  台湾民众党25日举办“前瞻2022国际局势与台湾角色”论坛,党主席柯文哲也到场聆听台美关系,论坛总计三场次。第一场次为台美关系,由民众党国际事务部主任赵麟主持,并邀请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系荣誉教授陈一新、蓝涛亚洲总裁黄齐元、共和党前亚太区主席方恩格与谈。

  陈一新表示,2021年11月16日,在拜习两人的视讯会上,美中两国各取所需,也各有斩获,最大的输家却是台湾的蔡英文。拜登在开场白之后,表示美中两国都是世界领袖,但竞争一定要有“护栏”,才不会让简单、直接的竞争转变为公开的冲突,习近平则表示,中美两国应多沟通合作,共创双赢,并说地球大到足以容下中美两国发展,两艘巨轮不会在大海相撞,这番话不啻是回应拜登的“护栏说”。

  陈一新说,在美中“联合工作组”与双方“密集外交”的沟通协调之下,美中两国对蔡英文利用“新两国论”、民进党“立院”党团提出朝“台独”方向推动的“修宪”,以及其他涉及美中关系“搞破坏”等言行的看法已经渐趋一致,认定蔡英文是“麻烦制造者”,并对蔡“切香肠式的台独大业”进行反制。

  陈一新认为,在拜习峰会之前,北京推出一系列反对“台独”的说法,包括“美国奉行的一中政策已非真正的一中政策”、“美国四十年来涉台论述已走调、走味、倒退”、“美国应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否则会为中美关带来颠覆性破坏”、“有效管控分歧,妥处敏感问题”,以及“中美应共同抑制台独”等,就是要在中美涉台关系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