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业在回归本源中充盈能量
行业过渡平稳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实现清零,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理财存量整改任务,特别是中小银行已按时完成整改工作;保险资管产品基本实现净值化转型,产品投资运作进一步规范;融资类信托占比不断下降,通道业务大幅压降,不合规信托项目累计压降超80%。
在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前,2017年底,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到百万亿元,涉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多类机构众多产品,规模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前,对于那些难以从资本市场公开募集资金或从银行获得贷款成本较高、甚至难以获得资金的企业而言,资管业务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但也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为了规避日趋严格的监管,不少资管产品的交易结构存在多层嵌套,拉长了资管业务链条,这些都抬高了企业融资成本。
在资管新规落地后,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专家魏星指出,由于监管标准不一致,资管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乱象。乱象突出表现为产品多层嵌套,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急剧膨胀,刚性兑付普遍存在,“非标+刚兑”使资管业务演化为一个规模巨大、监管缺失的影子银行,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资产虚增虚胖,背离了发展直接融资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