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

  中评社北京2月7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金融风险报告2021》指出,2021年中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但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值得重点关注。2021年前三季度,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都有去杠杆的趋势,特别是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存在主动去杠杆的行为。从经济总体的角度来看,需要从杠杆率本身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两方面理性研判。

  杠杆具有对资金资源进行时空配置的功能,其本身无好坏之分,正常合理地加以应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超出正常合理范围则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适当应用杠杆可以发挥其撬动作用推动经济增长,片面追求杠杆则会增加经济发展风险。因此,既不能为了利用杠杆的撬动作用,盲目加杠杆,也不能不考虑杠杆的撬动作用,一味回避杠杆。

  杠杆率的潜在风险,不仅与杠杆率绝对水平高低密切相关,也与杠杆率变化速度密切相关。虽然杠杆率绝对水平高低和风险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但杠杆率水平和风险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杠杆率过高意味着整体负债水平太高,容易发生债务链断裂从而引发风险。前些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于居民部门杠杆率绝对水平过高所致。杠杆率过低意味着经济主体风险偏好低,表面上看不易引发风险,但是往往也不利于经济增长。

  就杠杆率的变化速度而言,杠杆率快速上升容易积聚泡沫,随着泡沫破灭而来的往往是经济金融危机。野村证券曾提出“5—30规则”,即发生危机之前的5年,信贷与GDP的比例一般都要上升30%以上。欧美、东南亚多个国家历史上发生危机都符合“5—30规则”。杠杆率快速下降易于发生资产负债表衰退并导致经济衰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这种情况进而一定程度上致使其陷入长期经济衰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为稳定经济增长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宏观杠杆率曾一度快速上升,出现了金融领域资金空转等突出问题,实体经济领域投资回报率下降,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引发房地产价格泡沫等现象。面对杠杆率快速上升,相关部门按照中央要求,从2016年下半年主动开始去杠杆,在2018年、2019年实现并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