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中联办举办香港民主道路座谈会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张心怡 梁帆)香港中联办23日在会展中心举办“香港的民主道路”座谈会。中联办陈冬副主任在座谈会上作主旨发言,国安公署孙青野副署长、驻港部队王兆兵副政委,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律政司司长郑若骅等有关官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当选立法会议员、香港主要政团社团代表、中资企业代表、青年和基层人士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主持座谈会。
中联办副主任陈冬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主席会见赴京述职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时发表重要讲话,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解读宣介《“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重温历史,廓清现实,远观未来,就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香港新选制的先进性、优越性,全面准确地认识符合香港实际民主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他提到,刚刚结束的立法会选举,是香港走向优质民主的生动实践。从过程看,153名候选人背景多元,不少人来自基层,这是香港前所未有的;全部90个席位都有竞争,没有任何人自动当选,这也是从未有过的。从结果看,新当选议员“五光十色”,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均有代表,最大民意得到彰显,多方利益得到兼顾。
陈冬亦强调,只有符合自身实际、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民主才是好民主。新选制下立法会选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好的民主,应凝聚社会共识,而不是造成社会撕裂和冲突;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不是导致社会阶层和利益固化;应保持社会稳定有序,而不是带来混乱和动荡;应让社会充满向美向善向上的正能量,而不是充斥假恶丑的负能量。他说,这让我们更加坚定香港民主发展的底气和信心,再次确认香港特色民主这双“鞋子”是合脚的、舒适的,香港所走的民主之路是光明正道、康庄大道。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在发言时谈到,中央政府在立法会选举圆满举行后立刻发布白皮书,先发制人地对抗外部势力的诋毁。白皮书清楚说明国家坚定支持香港民主向前发展的决心,意义重大。他重申,民主制度不能也不应该被某一个国家垄断,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民主标准,也没有唯我独尊的民主模式;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宣传品,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对于英美等国的怀疑 、抹黑和攻击,特区政府绝不接受,会毫无保留地直斥其非。
李家超表示,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香港的治理体制产生自宪法和基本法,香港的民主必须按宪法和基本法发展,而基本法内已说明了香港民主制度会按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特区政府将在中央的支持下,与立法会和社会各界一同推动开展良政善治的新格局,把“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道路建设好、发展好。
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刘光源在会上表示,新一届立法会选举是优质民主、实质民主的成功范本,广大香港同胞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体现。选举成功举行充分说明,新选制是一套好制度,白皮书是一面照妖镜,让我们看清谁是假民主之名,破坏香港民主的绊脚石。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抱守冷战思维,始终将香港作为对内地进行颠覆渗透的桥头堡,美国更是将香港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关键棋子,打着支持香港民主的幌子,公然支持反中乱港分子严重冲击特区宪制秩序,危害国家安全,成为破坏香港民主发展的最大幕后黑手和操盘手。
刘光源指出,白皮书是一盏航标灯,照亮民主的真谛,点亮香港民主的未来。民主没有固定统一模式,民主应该造福于民,而不应该徒有虚名,民主应该合而不同而不应该同而不合,民主的真谛在于让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让政客替你做主,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是由外部少数人来指手画脚。民主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利器,而不是分裂世界的武器,香港过去民主实践走过的弯路启示我们,外部干涉和所谓的民主改造,贻害无穷,带来不是民主而是民苦,香港的民主应该符合香港自身实际,代表香港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原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谈到,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允许不爱国的人担任公职,这次香港立法会选举候选人唯一的条件就是“爱国者”,完全符合国际标准。此次立法会选举公开公平公正,相信新一届立法会将以全港市民的福祉为己任,将以解决香港深层次的问题为己任,将以配合和制衡行政当局为己任。她强调,在中央的强力支持下,在“十四五”规划下,在大湾区发展中,加上特区政府及第七届立法会的努力下,香港在民生方面都应该大有可为。在政制发展方面,白皮书已详尽阐述了对香港发展民主制度的支持。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称,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曾出现三次民主发展契机,分别为修改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为实现普选目标定下时间表、为实现行政长官普选规划路线图。令人遗憾的是,反对派对政改方案采取否定态度。除政治考量,不理解反对派有何理由否定三次政改。她认为,此次立法会选举是香港民主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接下来立法会议员需要做的就是以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为重,推动良政善治,促进社会发展,增进市民福祉。“霸权”式自由民主无法做好的部分,我们要做好,就可以让更多市民认识到新制度的优势,参与香港民主建设。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将香港民主发展推向更大成功。
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发言表示,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立法会选举,全过程展现的是激烈的良性竞争,候选人比政纲、比理念、比担当、比政绩,展现的是政治为民生服务,以发展为纲,以人为本的实质性民主。相较之下,以往选举所呈现的更多是形式、选票导向,华而不实,恶性竞争,泥浆摔交,并把政治对抗延续到议会,倒行逆施,遗祸深广,社会有目共睹。他亦提到,过往的政治风波、社会动荡所暴露出的问题、漏洞,在中央主导下平稳解决,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这就是“一国两制”对香港民主发展的保障,是中国民主、香港民主制度的优越性。香港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而走好“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民主道路,就是最生动的中国故事,最美丽的香港故事。
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直言,英国人离开之前在香港培养了很多所谓的“民主斗士”,他们在立法会内“逢中必反”,在立法会外透过挑起群众的恐惧或仇恨推高投票率。2019年,这群“民主斗士”利用修例风波,挑起老百姓的恐惧,造成动乱。所幸中央果断出手,首先为香港制定了国安法,立刻平息动乱,随后又通过明确公职人员宣誓入职等规定,确保只有爱国者才可以担任重要的管治职位,今年3月又完善了香港选举制度。她相信,新一届立法会在明年1月1日开展工作后,可以将过去的乱象一扫而空,建设有秩序、有能量、高素质的议会,配合特区政府的施政,推动良政善治,解决香港市民面对的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则提出,香港只有走一条有香港特色的民主道路,香港的民主发展才能对香港和国家有利,对“一国两制”实践有利。他表示,首先,香港不是独立国家,由始至终是中国主权上不可分割的领土。所以香港的民主制度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对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影响,必须承认,只有中央按照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才享有制定香港政治制度的权利。第二,香港民主制度必须要为“一国两制”服务,要成为“一国两制”的制度支撑,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第三,香港民主制度必须确保“爱国者治港”,邓小平先生和习近平主席已先后严肃指出,“爱国者治港”对全面和准确贯彻“一国两制”至关重要。
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发言指出,新选制下首次立法会选举全过程彰显了“五光十色”的多样性和理性、公平、有序的竞争性,是香港特色民主发展的第一步,这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深刻阐述了香港民主发展的历程。他坚信,只要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坚持中央主导,循序渐进,一定能够探索出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发展道路,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