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智库与韩方共办论坛 聚焦互信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记者 郭至君 梁帆)12月17日,在中韩建交30周年前夕,中评智库基金会和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共同在线上举办了主题为“中美战略竞争期的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安全”的思想者论坛,与会学者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王键,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韩国国防研究院研究员宋和燮,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朴晶载,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东奎,韩国西江大学政治外交系研究教授李韩耳以及多位中韩青年研究员们,两国专家学者聚在“云”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
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和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开场致辞,双方都对彼此表达了谢意,并认为,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举办的这一场思想者论坛一定可以令双方收获颇丰。
黄载皓表示,去年以来,新冠疫情困扰全世界,令各国都陷入到恐怖的情况,疾病比起战争对国家安全有着更大的威胁,目前防疫存在的两极化现象给经济也带来了两极化,国际社会正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做着很大的努力,因此我们得以在今天邀请韩、中两国的专家和青年学者一起来举办会议,感到非常高兴。
郭伟峰表示,中韩建交即将满30年,历史证明,良好的中韩关系才能符合历史和时代大势。在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带动下,中评社、中评智库长期以来尤为重视中韩关系中的构建政治互信、推进经济融合、促进民心相通、关注安危与共的新闻以及观点、议题,以求发挥媒体的舆论力量,致力推动中韩关系的正常发展。为中韩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中评社、中评智库会继续努力的。
韩国国防研究院研究员宋和燮担任了本次论坛专家研讨环节的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王键表示,30年前的1992年,中韩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公报,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8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当前中韩关系表示,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互为重要合作伙伴。中韩建交的内在动力是两国长达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和共同价值观,是近代以来两国在共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中结下的友好情谊,是两国进一步实现各自国家发展的需要,亦是两国文化及人文交流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中韩关系良好发展不仅给双方带来实际利益,更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他强调,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复杂深刻演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两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加强战略合作,维护与拓展共同利益,助力两国发展,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指出,2022年中韩即将迎来建交三十周年,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但最近几年美国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者”,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并不断向传统“盟友”国家施压,促其共同参与对中国的“遏制”。他认为,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和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又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无疑会对中韩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美国的外交压力和各种诱惑,韩国正面临战略选择的困境,如果韩国一旦跟随美国参与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封锁,中韩关系必将产生新的矛盾。同时,两国国民之间日益严重的负面认知,已经成为影响中韩关系的障碍因素。但韩国并没有向日本那样全面倒向美国,韩国仍希望同美国和中国都维持密切的双边关系,试图保持战略模糊和均衡的政策方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以下有三点对于今后中韩关系发展的建议:一是在政治外交领域,中韩应进一步加强首脑外交的引领作用;二是在经贸和科技领域,中韩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多边合作;三是在人文社会领域,两国应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建立起互信关系。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东升西降、中兴美衰成为时代大势。朝鲜半岛局势最大的外部影响因素是中美关系。朝鲜半岛的和平与无核化,限制危险武器扩散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但在对朝制裁上,中美两国存有分歧。中国是朝鲜的主要财务和政治援助者,在任何与朝鲜的外交努力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韩国要克服因中美冲突而面临的半岛危机,因此文在寅政府将发表终战宣言视为半岛和平的奠基石,终战宣言将由此成为文在寅政府留给下届政府的外交遗产。韩国与中国展开战略沟通,呼吁中方配合促朝重返对话,开启中美朝韩四方联合发表终战宣言的讨论,合作推动与朝鲜达成共识。中方明确表明作为《停战协定》缔约方之一,中方愿意积极参与发表终战宣言事宜,成为终战宣言当事国。总统文在寅希望借明年北京冬奥会之机访华,在北京奥运会上推进“终战宣言”。但随着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迅速蔓延,朝鲜继续收紧防疫政策,很难派员参加北京冬奥会。这使韩国在北京冬奥会上复制平昌冬奥外交的愿望变得不太可能。
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朴晶载以“东北亚航母竞争”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说,韩国海军计划到2033年投资约2.6万亿韩元,在韩国建造首艘3万吨韩国型轻型航母,轻型航母通常比普通舰艇排水量更大,能够搭载垂直起降的直升机和导弹,欲将用于远距离海上防御和外交。在中日建造航母的竞争中,韩国推动建造轻型航母是理所当然的任务。轻型航母力量的获得是基于积极应对不仅是朝鲜的各种安全威胁,积极融入东北亚军备竞赛的需要。韩国通过获得轻型航母,将成为海洋国家转型的强大催化剂,成为保障海上运输路线的现实和务实力量。出于这样的原因,东北亚乃至全球的航母建造竞争将加速。因此,为了稳定如此强大的国家间力量竞争与和平,凝聚智慧,明智地运筹帷幄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东奎表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韩国对华政策的决定因素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美国主导的对华同盟的扩大、朝中关系的加强、朝美关系的恶化等。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后韩国国内的反华情绪扩散和2022年韩国新政府的上台,也有可能成为对华影响的国内因素。他强调,萨德事件引发的韩国反华情绪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达到了顶峰,在新冠疫情期间,韩中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和误解不断加深,人文交流中断,网络空间的文化矛盾不断加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一代的反华情绪比其他几代人更为严重。中国把韩中关系放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框架内,因此,2022年虽然是中韩邦交正常化30周年,但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韩中两国应该集中精力处理中美战略竞争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不是在短期内改善两国关系。韩国和中国应该通过各种沟通渠道扩大沟通,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
韩国西江大学政治外交系研究教授李韩耳就AUKUS同盟对韩国的影响进行了其发言,他认为,AUKUS通过在亚太地区结成同盟,更大程度地展示了美国对抗中国的意愿,尽管这让美国的盟友和伙伴感到失望,并引发了对核不扩散的担忧。在韩国因2016年7月部署“萨德”而遭受中国制裁后,美国的意愿可能会再次在韩国身上发挥作用。因此,韩国迫切需要确立其在朝鲜半岛的战略愿景,以此来判断是否接受(或如何调整)美国对韩国的邀请,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服务。然而,战略愿景必须是“关系”和“包容”的。这意味着,无论多么严重的纠缠争端是韩国的战略愿景,都需要鼓励韩国努力了解对方,寻找对话的机会。韩国必须对美国和中国保持关系和包容,所以要冷静,不站在任何一个国家一边。因此,韩国有必要继续培育中国市场和合作经济关系。
主旨发言环节结束后,多位中韩专家在自由讨论环节互相提问,交流热络。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翻译学院口译专业教授孙志凤为本场论坛做了全程交传翻译。
本次论坛的更多精彩内容将陆续在中评网和中评月刊上刊发。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记者 郭至君 梁帆)12月17日,在中韩建交30周年前夕,中评智库基金会和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共同在线上举办了主题为“中美战略竞争期的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安全”的思想者论坛,与会学者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王键,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韩国国防研究院研究员宋和燮,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朴晶载,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东奎,韩国西江大学政治外交系研究教授李韩耳以及多位中韩青年研究员们,两国专家学者聚在“云”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
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和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开场致辞,双方都对彼此表达了谢意,并认为,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举办的这一场思想者论坛一定可以令双方收获颇丰。
黄载皓表示,去年以来,新冠疫情困扰全世界,令各国都陷入到恐怖的情况,疾病比起战争对国家安全有着更大的威胁,目前防疫存在的两极化现象给经济也带来了两极化,国际社会正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做着很大的努力,因此我们得以在今天邀请韩、中两国的专家和青年学者一起来举办会议,感到非常高兴。
郭伟峰表示,中韩建交即将满30年,历史证明,良好的中韩关系才能符合历史和时代大势。在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带动下,中评社、中评智库长期以来尤为重视中韩关系中的构建政治互信、推进经济融合、促进民心相通、关注安危与共的新闻以及观点、议题,以求发挥媒体的舆论力量,致力推动中韩关系的正常发展。为中韩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中评社、中评智库会继续努力的。
韩国国防研究院研究员宋和燮担任了本次论坛专家研讨环节的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王键表示,30年前的1992年,中韩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公报,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8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当前中韩关系表示,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互为重要合作伙伴。中韩建交的内在动力是两国长达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和共同价值观,是近代以来两国在共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中结下的友好情谊,是两国进一步实现各自国家发展的需要,亦是两国文化及人文交流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中韩关系良好发展不仅给双方带来实际利益,更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他强调,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复杂深刻演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两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加强战略合作,维护与拓展共同利益,助力两国发展,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指出,2022年中韩即将迎来建交三十周年,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但最近几年美国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者”,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并不断向传统“盟友”国家施压,促其共同参与对中国的“遏制”。他认为,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和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又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无疑会对中韩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美国的外交压力和各种诱惑,韩国正面临战略选择的困境,如果韩国一旦跟随美国参与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封锁,中韩关系必将产生新的矛盾。同时,两国国民之间日益严重的负面认知,已经成为影响中韩关系的障碍因素。但韩国并没有向日本那样全面倒向美国,韩国仍希望同美国和中国都维持密切的双边关系,试图保持战略模糊和均衡的政策方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以下有三点对于今后中韩关系发展的建议:一是在政治外交领域,中韩应进一步加强首脑外交的引领作用;二是在经贸和科技领域,中韩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多边合作;三是在人文社会领域,两国应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建立起互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