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疫情恶化 港商叹外贸风险增
香港付货人委员会主席林宣武及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巢国明,异口同声向大公报坦言,“睇唔通”出口形势,因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太大。
“早前疫情回稳时,欧美市场需求复苏得不错,加上库存偏低,一时间令港商订单大增,目前订单看似不错,但有太多未知数,若然不幸的遇上封城便随时被取消订单,等于将所有压力转嫁在厂家身上,今年生意难做。”林宣武形容,出口市况太多变数。
美提速加息 打击零售消费
巢国明亦认同,若疫情令各国进一步封城,即使产品已上船,买家也可以种种理由而不收货,或鸡蛋里挑骨头地,故意指品质有问题而不“找数”,总之尽量“不上身”。“相当多买家已为今年头几个月,甚至半年的订单落订,表面上看似今年生意不俗,但有了去年突然取消订单的经验,疫情又似恶化,今年港商接单要审慎,惟可能有厂家勇字当头,想趁机做多些生意,或甘愿冒风险了。”
此外,疫情亦会拖累生产。巢国明指出,去年疫情在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大面积爆发,迫使许多工厂停工,问题在于现时很多港商在东盟设厂,怎样能在疫情下如期交货,则成为厂家伤透脑筋的问题。因此,他建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意思是在东盟等地扩充产能的同时,不要大规模缩减,甚至关闭内地的厂房。事实上,由于中国防疫工作做得好,所以去年能率先复工复产,成为港商抢占订单的优势。
全球确诊飙升 供应链恐再断
另一负面因素,则是美国高通胀来临。去年12月通胀创近40年新高。商会人士形容,很多美国人正遇上一生未见的通胀水平,市场担忧联储局为防美国高通胀和经济过热,或加快加息步伐,将震动金融市场及增加企业成本。“疫情已令不少美国企业摇摇欲坠,加息势必令负担更重,而且许多美国人都冇乜钱剩,加息后会更加感到缺钱,肯定打击消费。”
面对种种不明朗因素,林宣武及巢国明估计,在疫情受控下,今年香港出口有单位数升幅,若然疫情失控,也就无法预测了。
出口增速今年料放缓至8%
香港贸发局助理首席经济师(大中华区研究)曾诗韵表示,去年全球经济强劲反弹,若确诊数字未有大幅回升,今年应可保持增长势头,而且今年香港出口可望温和增长。然而,变种病毒带来的影响,以及许多经济体出现供应链中断的情况,则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而中美关系等也值得继续关注,该局估计今年香港出口将有8%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