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负碳海岛”炼成记
“这张CQC核查证书,代表着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1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的袁静,仍记得看到证书那一刻的喜悦,“从知道认证结果到拿到证书,我们整整等了4个多月”。
灵山岛为何会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呢?
负碳是如何算出的
隆冬时节,灵山岛上海风凛冽,山岭沟峦间树木大多已落光了叶子,只有松柏点缀其中。
“到了夏天,就可以看到满目青山。”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姜霞对记者说。灵山岛上有12个自然村、3个行政村,807户2400余名居民,远离城市喧嚣,像个世外桃源。
“这里区域封闭、边界清晰,人员流动大,碳排放要素等相对完整,非常适合做‘负碳试验田’。”姜霞说,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决定率先打造“双碳”示范区,经过综合考察,灵山岛被定为实验点,并把2020年全年作为碳核算的时间段。
“当时核查了3个多月,研究团队摸排了165家渔家乐、290辆燃油车、193艘渔船及2000多名居民、7.3万名游客生产生活全过程碳排放情况、森林碳汇产生的温室气体清除情况,才最终获得了核查结果。”在灵山岛挂职的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景哲全程参与了这次核查,“简单来说核查就两项,一个是碳排放,一个是碳吸收。碳核算范围主要分能源活动的排放、电力调入引起的排放、太阳能发电带来的减排、农业活动引起的排放、废弃物引起的排放和森林碳汇6项。”
记者看到CQC核查证书上这样写着:2020年灵山岛上因为能源消耗、农业活动与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产生了5668吨二氧化碳当量,因森林碳汇产生的温室气体清除量为7001吨二氧化碳当量。由此可得出灵山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333吨。
“这个数据按照最严苛标准计算,由于作为蓝碳的海洋减碳,在国际上没有核算标准,如果算上蓝碳的话,我们的负碳数据将不可估量。”李景哲说。
“灵山岛远离城市污染、森林覆盖率高,能成为‘负碳海岛’是不是理所应当呀?”面对记者的提问,姜霞摇头笑道,“哪有那么简单,森林保护、垃圾处理等这些关系到减碳的大项,任何方面稍有懈怠,就可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