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中国经济会在克服挑战中稳定发展

邱晓华(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巨丰金融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2022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日前在在京开幕。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就“2022年机遇与挑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只要我们坚持质量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来自于微观层面的持久潜力一定会在政策环境的优化、改革开放的深化中间逐步得以释放。因此,中国经济长期一定会在克服挑战中迎来一个稳定发展的前景。

  邱晓华说,中国经济由快到慢,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我们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质量优先,质量增长的新阶段,肯定是有所谓的速度转换的问题。从客观上讲,

  第一,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一定不是一个免费的午餐,它需要环境问题,需要资源问题,需要修复发展的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在修复环境,修复资源,修复不平衡问题过程中,一定是要付出修复的代价,这必然要由国家、企业、个人一起来承担,转型升级一定是要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修复环境,恢复生态,修复资源,在平衡差距肯定和以往不同的。

  第二,今天中国在前进路上又遇到了两个所谓改变了的因素,第一是外部,国际环境的变局,所谓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说穿了就是地缘政治格局的大调整,这其中中美矛盾变局为主要方面,中美关系的变局无疑对世界而言,对美国而言,对中国而言都是一个会有巨大影响的因素。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十分密切。因此,当2018年,中美变局出现新的影响之后,自然给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美国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变数,而短期来看,这个变数最主要就表现在对方方面面都增添了难度。这是外部的因素。

  第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无疑又打乱了发展的节奏,也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新冠疫情的出现,短期而言一定是个拖累的因素,对世界而言是这样,对中国而言也是这样。所以,从2020年开始,中国经济受新冠疫情的冲击,无论是消费,无论是服务业,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如何客观地看如今的中国经济?邱晓华表示,一是要看我们本身在转型升级的阶段一定要付出一定的转型成本和升级的代价;二是中美关系的变局一定会给我们增添新的困难,也会给大家带来诸多和以往不同的客观因素;三是疫情的突如其来,一定会使我们常态下的因素会变得更加的多变,不确定。“我认为,看中国经济当下的变化,一定要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客观地看,是我们的发展阶段变了;客观地看,是外部的环境变了;客观地看,是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