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长城脚下盛开文明之花
来源:求是 作者: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反覆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力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凝聚成勇往直前、不可战胜的坚强意志和奋进伟力,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善之区,取得了显着成效。近日,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一行来到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桥梓镇口头村,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美丽乡村“有颜值”
临近春节,一场瑞雪翩然而至。“危岭雄关”慕田峪长城脚下的北沟村和口头村,在“山舞银蛇”映衬下,在“原驰蜡象”装点下,呈现一派壮美的北国风光。层峦叠嶂间,一幢幢精品民宿错落有致,简约又不失精致。“北京民宿看怀柔,怀柔民宿看渤海,渤海民宿看北沟”,一位北沟村民自豪地向调研组介绍。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曾经卫生状况差,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杂物乱堆、牲畜乱走,基础设施薄弱,村民们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当年,村民们对村里脏乱差的抱怨,至今仍深刻地印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全的脑海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物质文明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建设精神文明同样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沟村“美丽蝶变”的关键,就是有个好支部,有个好支书。
当年王全参加村党支部书记选举时,立下了一个郑重承诺——将北沟村建设成一个花园式农村。任务千头万绪,从哪里下手?村党支部决定先从治理村民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开始,逐步改善村容村貌。“街道院落就像人的脸面,没有个好的环境,村里就没法发展。”村里建起全镇第一支“党员保洁服务队”,为每名党员划分责任区,开展义务保洁活动。刚开始也有村民不理解,认为是“作秀”。但时间长了,村民们看到党员干部在动真格的,不论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地义务劳动,村子乾净了,自家门前也敞亮了,也纷纷在党员干部感召下加入进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步伐,北沟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也走上了快车道。环境越来越美,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将这份成果更好地延续,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从2016年起,北沟村试点物业化管理,全面负责村内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长城管护、护林防火、停车养犬等管理服务工作,并设置公益性岗位,解决低收入户、残疾人家庭的就业问题。
“这种长效机制和管理方式既节约了成本,也使北沟村的管理更加规范,让村干部有更多精力为村民开展精细化服务,为全村谋发展。”王全介绍说,“我们较早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物业公司为每户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定期由工作人员收集、运输到分类处理站,北沟村的居住环境又上了一个台阶”。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北沟这个昔日“后进村”吸引诸多国内外投资者发展民宿旅游业,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村”。
王全自豪地向调研组介绍说:“北沟村的民宿产业,尤其是高端精品民宿发展越来越好,在于我们人居环境美、乡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更根本原因是国家越来越富强,老百姓手里有钱,有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大家都希望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北沟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躺在床上看长城、看星星’的地方。”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在文化旅游等产业拉动下,北沟村人均年收入从以前的4000多元增长至2021年的3万多元。调研组走访期间,村民们发自内心地表达对总书记、对党的感恩之情,由衷地讲“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纷至沓来。一位北沟村民对调研组说:“我们一个300多口人的小村,拿到这么多全国荣誉,真的很难,但也说明这些年我们村真的发生了巨大变化!”
乡村文明“有内涵”
走进北沟村,“程门立雪”、“管鲍之交”、“岳母刺字”、“司马光砸缸”等典故在墙上随处可见,“星级文明户”、“十佳好公婆”、“十佳好儿媳”荣誉榜格外显眼。渤海镇党委书记于海臣介绍道:“沿着村里主干街道走,不仅步步是风景,更处处有‘文明’。”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过去,村民们时常因为一点小事争执,甚至为争几棵板栗树争吵甚至动手,为赡养老人兄弟反目……村支部感到,提升村民素质是一件大事,物质生活丰富了,文明素质必须跟上,既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利用丰富有效的载体,从细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实处用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北沟村紧密结合村情实际,扎扎实实从“落细落小落实”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怀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张海玉谈道:“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论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北沟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搞起了“传统文化进北沟”活动,组织村民学习一些通俗传统经典。刚开始,村民听课的积极性并不高,还需要用发放毛巾、洗衣液、米面粮油等方式来鼓励大家。渐渐地,越来越多人日益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变化,能容纳80多人的讲堂变得座无虚席。现在,村里的小孩,大都能讲几段敬老爱幼的故事,说几句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已渐渐融化在他们的心灵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教育引导,也要靠制度保障、实践养成。北沟村广泛发动村民讨论修订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家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约定俗成。有了这个标准,村民们就更形象、更直观、更通俗地知道该追求什么、遵循什么、反对什么。
“村规民约不能照抄照搬,不能大而化之,必须结合村里实际广泛讨论,形成统一意见,真正接地气,这样才不会压箱底,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经过集思广益,包括22大项、250余小项条款,涉及村里方方面面的“村规民约”诞生了。“这样制定出来的村规民约,北沟村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全体村民都自觉遵守并主动维护。目前,北京市农村已普遍建立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淼向调研组介绍。
“为什么我们愿意来北沟投资,除了毗邻长城的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这里村民友善,乡风文明,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外来投资者的一番话,从一个侧面点明了北沟村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
从北沟村向东南驱车1个小时,调研组一行来到桥梓镇口头村。
进入村民刘玉兰家,客厅宽敞明亮,绿植满屋,花香四溢。沙发靠背上一张全家人合影和一幅写着“尊老爱幼友善待人”的家训格外引人注目。刘玉兰告诉记者:“我们家创建了桥梓镇美丽庭院,现在生活环境这么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非常幸福。”
桥梓镇党委书记彭玉柱介绍说,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我们结合实际,连续多年倡导“崇德乐善、明理向上”,开展“正家风、清村风、淳民风、做文明有礼桥梓人”主题教育活动,推动整个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为之一新。
典型引领“有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人格化的价值观、看得见的正能量,具有示范引领、化风成俗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典型示范作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强调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各地各部门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营造了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北京榜样学习宣传活动,北沟村、口头村所在的怀柔区涌现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榜样人物。他们用凡人善举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明风尚。
在怀柔区龙山街道龙湖新村社区青春苑西区,居民们总是夸赞一位“三好”老人,说他是支部的“好书记”、社区的“好教员”、家中的“好丈夫”。每次听到夸奖,现在已经年逾八旬的马金桥老人总会腼腆地微笑:“我只图把身边的事情做实、做好。”
马金桥退休前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发挥余热,当起了所在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开展宣讲活动,用贴近实际、生动易懂的语言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许多群众说:“马老的话讲到了我们心坎儿上。十八大以来国家变化那么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精气神越来越足。有总书记领导,是我们老百姓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北京市怀柔区第四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博龙阳光能源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旭明,立足诚信经营企业赢得了第一桶金。“让犄角旮旯的地方都亮起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自己富起来后,他为数十个贫困山村送去了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LED灯具,用光源照亮了山村的夜晚,也温暖了群众的心。
怀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宝军说:“怀柔区注重利用先进典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典型示范、树立导向,通过先进模范带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共建幸福之城。”目前,怀柔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06人,荣获首都道德模范、北京榜样28人,荣获首都新时代好少年3人。通过大力宣传模范典型事迹,带动全区40多万干部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愈益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来源:求是 作者: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反覆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力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凝聚成勇往直前、不可战胜的坚强意志和奋进伟力,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善之区,取得了显着成效。近日,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一行来到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桥梓镇口头村,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美丽乡村“有颜值”
临近春节,一场瑞雪翩然而至。“危岭雄关”慕田峪长城脚下的北沟村和口头村,在“山舞银蛇”映衬下,在“原驰蜡象”装点下,呈现一派壮美的北国风光。层峦叠嶂间,一幢幢精品民宿错落有致,简约又不失精致。“北京民宿看怀柔,怀柔民宿看渤海,渤海民宿看北沟”,一位北沟村民自豪地向调研组介绍。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曾经卫生状况差,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杂物乱堆、牲畜乱走,基础设施薄弱,村民们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当年,村民们对村里脏乱差的抱怨,至今仍深刻地印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全的脑海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物质文明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建设精神文明同样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沟村“美丽蝶变”的关键,就是有个好支部,有个好支书。
当年王全参加村党支部书记选举时,立下了一个郑重承诺——将北沟村建设成一个花园式农村。任务千头万绪,从哪里下手?村党支部决定先从治理村民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开始,逐步改善村容村貌。“街道院落就像人的脸面,没有个好的环境,村里就没法发展。”村里建起全镇第一支“党员保洁服务队”,为每名党员划分责任区,开展义务保洁活动。刚开始也有村民不理解,认为是“作秀”。但时间长了,村民们看到党员干部在动真格的,不论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地义务劳动,村子乾净了,自家门前也敞亮了,也纷纷在党员干部感召下加入进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步伐,北沟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也走上了快车道。环境越来越美,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将这份成果更好地延续,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从2016年起,北沟村试点物业化管理,全面负责村内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长城管护、护林防火、停车养犬等管理服务工作,并设置公益性岗位,解决低收入户、残疾人家庭的就业问题。
“这种长效机制和管理方式既节约了成本,也使北沟村的管理更加规范,让村干部有更多精力为村民开展精细化服务,为全村谋发展。”王全介绍说,“我们较早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物业公司为每户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定期由工作人员收集、运输到分类处理站,北沟村的居住环境又上了一个台阶”。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北沟这个昔日“后进村”吸引诸多国内外投资者发展民宿旅游业,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村”。
王全自豪地向调研组介绍说:“北沟村的民宿产业,尤其是高端精品民宿发展越来越好,在于我们人居环境美、乡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更根本原因是国家越来越富强,老百姓手里有钱,有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大家都希望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北沟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躺在床上看长城、看星星’的地方。”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在文化旅游等产业拉动下,北沟村人均年收入从以前的4000多元增长至2021年的3万多元。调研组走访期间,村民们发自内心地表达对总书记、对党的感恩之情,由衷地讲“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纷至沓来。一位北沟村民对调研组说:“我们一个300多口人的小村,拿到这么多全国荣誉,真的很难,但也说明这些年我们村真的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