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乡寿光:强劲“中国芯” 助农喜丰收
中评社北京2月1日电/据新华社报道,在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菜农胡金田的西红柿大棚里,绿色的藤蔓上挂满色泽饱满的西红柿,长势喜人。胡金田掰开一个熟了的西红柿说:“这个品种是咱寿光自主研发的黄金二号绿肩草莓西红柿,颜值高,口感好,糖度能达到8个以上,很受市场欢迎,收益也高。”
“现在到了盛果期,两天摘一次,一次能摘1500多斤。”胡金田说,“从目前长势看,又将是一个好收成。”
寿光全年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寿光的蔬菜种子市场长期被进口种子把持,蔬菜种业一度“困难重重”。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林林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寿光蔬菜刚起步时用国产种子,产量较低。后来,国外种子大规模进入寿光市场,菜农使用后发现产量比国产种子高出不少,纷纷抢购。“短短几年时间,国外蔬菜种子就占了寿光市场的大头,价格也一路飙涨。”
种了快二十年西红柿的老菜农胡金田,对此印象深刻。他说,这些年光西红柿品种就换了好几个。“过去买国外的种子价格高不说,还得在棚里专门留出一块地自己育苗,等坐果时发现品质不好,这一茬就白种了。”
这一情况正得到扭转。五六年前,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向胡金田提供了自主研发的西红柿种子。他试种后发现,和国外的种子差别不大,就一直坚持用了下来。“我现在一直用本地品种,抗性强、果形好、口感好、产量高,不比国外的种子差。”胡金田说。
种子处于蔬菜产业最前端,被称为蔬菜的“芯片”。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说,近年来,寿光市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资金,从培育、繁殖、推广三个方面全方位扶持蔬菜种业研发,经过努力,目前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达到了160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8亿株,产值10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