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体器官“平替”,功能兼容仍是难题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近30多年,随着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兴起,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前研究取得巨大进展,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基本克服了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的超急性排斥和凝血紊乱等问题。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移植杂志》刊发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论文,披露他们在去年9月成功完成了将一对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肾脏移植给一名脑死亡患者的试验。这也是目前已经公开的第二个猪肾异体移植案例。

  而在美国当地时间1月7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外科团队成功将一颗基因修饰猪的心脏移植到一名57岁男性心衰患者体内。这是全球首例转基因猪心移植到人体的手术。

  1月15日,据马里兰大学人工器官实验室主任吴忠俊教授透露,该患者目前已脱离体外膜肺氧合(人工肺)的支持,开始下地走路。

  异种器官移植曾历经多次尝试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异种移植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潘登科介绍,人类很早之前就已开始尝试异种器官移植,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生就为一名不幸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但后来因急性免疫排斥,患儿生命只维持了不到一个月。

  但本次心衰患者接受的猪心脏经过了基因改造,科研人员对提供心脏的猪进行了10处基因编辑,敲除了3个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基因和1个与猪心脏组织过度生长相关的基因,同时插入了6个人类免疫、凝血、炎症调节相关基因。此外,还使用了一种新开发的免疫抑制剂——抗CD40抗体药物,以防止异种移植的排异反应。患者移植后没有出现超急性的免疫排斥,术后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