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如何培养青年爱国者?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3月19日电(记者 沈而忱)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将“爱国者治港”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制度化。笔者认为,想要“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后继有人,必须在香港加紧培养青年爱国者,从三方面多管齐下,为全面、准确地贯彻“爱国者治港”储备青年人才。

  2019年的修例风波将香港的青年问题暴露得十分彻底,如果不尽快着手解决,不仅会对香港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亦不利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立法会议员、大律师容海恩认为,交流可以拉近人心距离,促进人心回归。因此,香港政府及社团需要大力推动两地之间青年的深度交流,让更多的香港青少年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黄国表示,不少青年受到蛊惑,对“一国两制”的认知不正确。因此必须在香港进行大范围的拨乱反正,加强青年对国家的了解,让他们明白,“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制度、尊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均瑜表示,香港的教育出了问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对老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国家没有认同感的老师培养不出对国家有认同感的学生。他建议香港每一所学校的老师都要去内地参观、考察、交流,感受祖国新的发展面貌,学习最新的国情。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刘兆佳指出,在培养青年爱国者方面,一定要有顶层设计。爱国爱港阵营需要广开门路,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入;同时,要强化他们的国际视野、国家观念、民族意识,以及对香港政情、民情的掌握。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可以开放部分岗位予青年爱国者,让他们得到实地锻炼。

  笔者认为,要培养青年爱国者,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从教育做起、从娃娃抓起,在校园内全面铺开爱国教育。以往香港过于强调“两制”,认为与内地“井水不犯河水”,这造成了青年对国家认识不足,容易受到欺骗和蛊惑。因此,香港各中小学必须将以往不重视的“一国”教育重视起来,理顺“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让青少年明白,虽然香港是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但必须在“一国”以及《基本法》的框架下运作。如果香港的少年们从小就有一颗坚定爱国的心,相信被人刻意误导、煽动的几率就小了很多。   第二,在社会上尽快建立起“爱国者治港”的体制机制。近年来,香港的政治乱象惊人:部分公务员参与社会暴力运动,“港独”分子成功当选议员,立法会内恶意“拉布”频发、肆意掷物…这些乱象给了青少年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呢?是否在告诉他们,不爱国的人也可以当议员,可以当公务员?是否在告诉他们,一旦对政府有所不满,便可以采取极端行动宣泄?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是一种混淆。因此,必须在社会上尽快建立起一系列“爱国者治港”的制度,把反中乱港者彻底清除出管治队伍,净化社会环境,正本清源,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

  第三,着力解决香港的深层次矛盾。香港目前面临多重困境:经济连续两年下滑,失业率却节节攀登,经济结构单一,青年向上流动的渠道狭窄,楼价不断上涨。在这些因素的夹击下,青年充满了迷茫、焦躁、怨怼的情绪,仿佛一只充气的气球,只需要轻轻一扎就会爆炸。正如韩正副总理在谈及香港住房问题时指出的那样,“解决这个问题,难度是很大,但总要有解决开始的时候”。特区政府需要拿出极大的魄力,冲破“大市场,小政府”的思想桎梏,着力解决经济增长、改变结构等经济问题;着力解决青年就业、土地房屋等民生问题,破除社会困局,也破除青年困局。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3月19日电(记者 沈而忱)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将“爱国者治港”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制度化。笔者认为,想要“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后继有人,必须在香港加紧培养青年爱国者,从三方面多管齐下,为全面、准确地贯彻“爱国者治港”储备青年人才。

  2019年的修例风波将香港的青年问题暴露得十分彻底,如果不尽快着手解决,不仅会对香港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亦不利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立法会议员、大律师容海恩认为,交流可以拉近人心距离,促进人心回归。因此,香港政府及社团需要大力推动两地之间青年的深度交流,让更多的香港青少年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黄国表示,不少青年受到蛊惑,对“一国两制”的认知不正确。因此必须在香港进行大范围的拨乱反正,加强青年对国家的了解,让他们明白,“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制度、尊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均瑜表示,香港的教育出了问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对老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国家没有认同感的老师培养不出对国家有认同感的学生。他建议香港每一所学校的老师都要去内地参观、考察、交流,感受祖国新的发展面貌,学习最新的国情。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刘兆佳指出,在培养青年爱国者方面,一定要有顶层设计。爱国爱港阵营需要广开门路,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入;同时,要强化他们的国际视野、国家观念、民族意识,以及对香港政情、民情的掌握。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可以开放部分岗位予青年爱国者,让他们得到实地锻炼。

  笔者认为,要培养青年爱国者,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从教育做起、从娃娃抓起,在校园内全面铺开爱国教育。以往香港过于强调“两制”,认为与内地“井水不犯河水”,这造成了青年对国家认识不足,容易受到欺骗和蛊惑。因此,香港各中小学必须将以往不重视的“一国”教育重视起来,理顺“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让青少年明白,虽然香港是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但必须在“一国”以及《基本法》的框架下运作。如果香港的少年们从小就有一颗坚定爱国的心,相信被人刻意误导、煽动的几率就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