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博物馆 铺展十万年文明画卷
在风光旖旎的汾河畔,青松翠柏环绕间,以“日月相抱”为造型的临汾市博物馆尽显优雅大气。它的设计理念源于象征“日月同辉”的陶寺古观象台,2018年一开馆,便成为众多文博爱好者竞相打卡之地。
临汾市博物馆现藏文物15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1件(套),尤以青铜器、陶瓷器、木版年画等最具特色。博物馆基本陈列“表里山河”包括“远古足迹”等4个展厅,从远古到明清,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铺展开来。
追溯远古足迹
“远古足迹”展厅通过对丁村遗址、柿子滩遗址、枣园遗址等考古成果的深入解读,展示了早期智人在临汾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县城南5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1954年秋,由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率领的考古队,在汾河畔的厚厚砂层中发现了3枚智人牙齿化石、28种动物化石和2000多件10万年前的石器工具,填补了中国历史上早期智人和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空白。
“这是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的复制品。这些牙齿呈铲状,铲状牙齿正是黄种人的特征。”临汾市博物馆陈列展览部负责人梁军介绍,丁村人的化石非常少,但对于了解中国古人类的连续演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