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岳:中美博弈下两岸关系的挑战与机遇
中评社香港12月13日电(记者 沈而忱 段晓鲁)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张五岳11日线上出席“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时指出,影响当前与未来的两岸关系,主要有三个重要面向。外在国际政经体系的变迁影响方面,中、美关系高度制约与影响两岸关系,为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外在结构性因素;两岸双方各自面临内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方面,中国大陆对于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判准乃是“统”“独”,并以“反独”“促统”作为主要标的,但在台湾内部虽然统、独势力在过去有着不同的变化,但目前多数的民意仍然是把统、独当成工具,而非追求的主要的目地;两岸关系政治互信、各项交流与综合实力的对比方面,当前两岸政治对立、军事紧绷、外交对抗,但在经贸层面依然维持着热络的交流,可谓为“政冷经热”“官冷民热”。
其一,外在国际政经体系的变迁影响。
外在因素可以从全球、区域、双边等三个不同层面检视,尤其以中、美两国自2018年开启的经贸战与在亚太地区的大国博弈,对两岸关系影响最为关键。自1949年以来太平洋两岸的中、美关系高度制约与影响台湾海峡的两岸关系,为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外在结构性因素。
美国认为,当前的美、中关系竞争多于合作。美中交往已走到尽头,现在美、中两国的主旋律是“激烈竞争”,将依照“战略参数”来推动,此外拜登的对华政策是以盟国、伙伴与朋友为核心(国务卿布林肯也表示美国作为单一国家,全国生产毛额不是很大,但加上盟国就非常可观)。最近将近一年来,美国动作频仍,加速与主要盟国英、法、德、日等G7国家,以及韩、澳、印、东南亚等亚太发展关系。美国也积极将台海的和平与安全,透过与盟邦的结合逐步促使其国际化。
张五岳表示,虽然美、中大国持续博弈,但是秉持“管控分岐”、“斗而不破”,则是双方罕见的共识。值得关注的是11月16日中美领导人举行视讯会议,双方在会晤后,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也是两国元首每次交往必谈的问题。习近平在此次会晤中明确指出,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强调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在这个关系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没有妥协的空间。拜登总统在会晤中再次重申,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吾人认为,此次,习近平上台后首度如此全面的与美国总统表明北京在台海议题上的立场与底线,北京的主要目的是凸显:美中在贸易与科技,乃至香港与新疆议题不会引爆冲突,唯一最有可能误判与冲突的就是在台海议题上,是以,美中要管控纷歧,避免冲突与战争,必须妥善处理台海议题。
因此,张五岳指出,拜登政府虽然在美国外交战略上与内政需求上难免有时会“抗中、挺台”,甚而“联台、抗中”,但在拜登任内也不太可能以“美、台关系进展”,引爆“美、中关系与两岸关系的激烈冲突”。简言之,美中关系虽然仍然处于对抗多于合作的格局,美国也积极引进盟国关注与介入台海关系,这让两岸关系中的外部因素更趋复杂,但是未来美、中关系与美、台关系,在美、中、台三方都彼此明确底线,避免失控引爆冲突的共识下,都不太可能如特朗普总统执政时期,充满意外与不可预测性。这也会让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的意外变数不失控。
面对太平洋的中、美两岸与台海的两岸,一般认为面对未来有诸多挑战,虽然美、中、台三边互动各有其利益盘算,但三方罕见的交集与共识却为:“确保台海和平不生变”。是以,两岸当务之急:在政治上面对分歧也能够“避免误判、有效管控分歧”;在军事上面对军机军舰在空中海上近距离对峙,也能“防范意外、避免擦枪走火”;在社会上面对两岸民意误解与民粹对抗,也应“避免人民对立与敌意螺旋加深,促使两岸和平基石不断腐蚀而崩解”。相较于美、中大国的博弈与纷歧,双方仍然透过最高领导人与各个层级的沟通与对话,旨在避免误判,防范意外,管控分岐,避免冲突。两岸关系则是不仅欠缺互信也欠缺沟通与对话,是以,如何在欠缺互信中能否探索出一个具有两岸特色的沟通与对话,也殊值两岸有志之士共同思考。
其二,为两岸双方各自面临内在素的制约与影响。
近年来在美中大国对抗、两岸中断谈判协商、香港国安法的订定与实施,加上新冠疫情对两岸社会交流造成重大影响,都促使两岸各自民意有日趋对立的隐忧。在中国大陆对于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判准乃是“统、独”,并以“反独、促统”作为主要标的,但是在台湾内部虽然统、独势力在过去有着不同的变化,目前多数的民意仍然是把统、独当成工具,而非追求的主要的目地。
张五岳表示,值得关注的是,在民族主义高涨下的中国大陆,不论面对今年第一个百年,乃至未来国力的日益增长,必然强调“一中反独”与“追求统一”。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经常漠视了台湾民众追求尊严与自由的决心。同样的在民主选举的台湾,也常常漠视了中国大陆对于过去历史的屈辱,与对台湾民族主义高涨与反独促统的坚定意志。两岸分隔72年,加上各自采行不同的政治体制,也促使双方各自内部因素都制约着两岸关系的可能互动。在过去这段时间中,美、中的大国对抗加剧,新冠疫情的爆发冲击,香港国安法立法与香港选制的改变,这三大因素不仅冲击到两岸的政治互信,更是促使两岸人民对立情绪的升高,致使中国大陆内部“民族反独”与台湾内部“民主反中”两股力量形成与对撞,也对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产生不利因素。
此外,他表示,在疫情过后逐步恢复两岸民间各项交流,增进彼此善意,化解彼此误解与敌意,共同确保两岸人民的权益与福祉,则是两岸各界亟须共同努力的优先课题。
其三,两岸关系政治互信、各项交流与综合实力的对比也影响到两岸关系的发展。
2020年虽然两岸关系在政治、外交、军事上紧绷,两岸在疫情的袭击下,双方人员的交流也大幅锐减,但是两岸的经贸却因为美、中的科技战与疫后新商机,不受政治的影响可望创下历史新高。根据大陆统计,2020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总额达到2006.64亿美元,较2019年大幅成长16%,台湾自中国大陆进口为601.41亿美元,成长9.1%。2020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405亿美元,较2019年大增226亿美元,中国大陆为台湾最大顺差来源。2021年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根据中国大陆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上半年台海两岸进出口总额1,514.6亿美元,成长34.8%。其中,中国大陆对台湾出口367.1亿美元,成长34%;中国大陆自台湾进口1,147.4亿美元,成长35.1%。2021年1至6月,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因此达到78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78.2亿美元增长近35%。凸显出2021年在两岸政治关系低迷、美中持续经贸战与新冠疫情之下,两岸经贸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此外,根据台湾联合报在2021年10月所公布的《两岸和战天平》调查报告,相较于过去12年与最近6年调查,可以发现台湾民众认为当前两岸政治对立、军事紧绷、外交对抗,仍然处于高度紧绷对立状态,但在两岸经贸与社会这两个指标,则仍然维持相对缓和与较为正面的看法,可谓为“政冷经热”“官冷民热”的现象。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在美、中大国对抗持续博弈,香港议题持续发酵,新冠疫情仍然制约两岸人员正常交流,但台湾民众对于大陆人民的正面印象,今年仍有五成九比率和去年大致相当,进一步分析也可发现,曾去过中国大陆的民众,有六成六成对大陆人民留下好印象,也较未曾去过中国大陆者高出一成多,凡此也凸显出两岸除了经贸交流外,两岸的民间社会文化交流,也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建构,也具有积极的意义。经贸交流与社会交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会之窗。
张五岳说,长期以来香港与澳门一直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前沿重要功能与中介,1992年的香港会谈开启了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2005年澳门的春节包机的澳门模式,也奠定了2008年两岸直接全面直航的基石。当前香港与澳门因为受到两岸关系大环境影响,而无法挥发两岸关系的机会之窗,反而遭受到池鱼之殃,部分涉及派驻人员的台港与台澳关系更是较两岸关系更为倒退,例如台湾外贸协会、台旅会仍然可以派驻大陆,中国大陆的海贸会、机电商会、海旅会仍然派驻来台。但是台湾的外贸协会却是无法派驻香港。是以,我们也期待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与澳门“先行先试”,其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流重要试点与中介角色,应该成为两岸关系互动的机会之窗,而非池鱼之殃。
中评社香港12月13日电(记者 沈而忱 段晓鲁)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张五岳11日线上出席“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时指出,影响当前与未来的两岸关系,主要有三个重要面向。外在国际政经体系的变迁影响方面,中、美关系高度制约与影响两岸关系,为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外在结构性因素;两岸双方各自面临内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方面,中国大陆对于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判准乃是“统”“独”,并以“反独”“促统”作为主要标的,但在台湾内部虽然统、独势力在过去有着不同的变化,但目前多数的民意仍然是把统、独当成工具,而非追求的主要的目地;两岸关系政治互信、各项交流与综合实力的对比方面,当前两岸政治对立、军事紧绷、外交对抗,但在经贸层面依然维持着热络的交流,可谓为“政冷经热”“官冷民热”。
其一,外在国际政经体系的变迁影响。
外在因素可以从全球、区域、双边等三个不同层面检视,尤其以中、美两国自2018年开启的经贸战与在亚太地区的大国博弈,对两岸关系影响最为关键。自1949年以来太平洋两岸的中、美关系高度制约与影响台湾海峡的两岸关系,为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外在结构性因素。
美国认为,当前的美、中关系竞争多于合作。美中交往已走到尽头,现在美、中两国的主旋律是“激烈竞争”,将依照“战略参数”来推动,此外拜登的对华政策是以盟国、伙伴与朋友为核心(国务卿布林肯也表示美国作为单一国家,全国生产毛额不是很大,但加上盟国就非常可观)。最近将近一年来,美国动作频仍,加速与主要盟国英、法、德、日等G7国家,以及韩、澳、印、东南亚等亚太发展关系。美国也积极将台海的和平与安全,透过与盟邦的结合逐步促使其国际化。
张五岳表示,虽然美、中大国持续博弈,但是秉持“管控分岐”、“斗而不破”,则是双方罕见的共识。值得关注的是11月16日中美领导人举行视讯会议,双方在会晤后,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也是两国元首每次交往必谈的问题。习近平在此次会晤中明确指出,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强调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在这个关系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没有妥协的空间。拜登总统在会晤中再次重申,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吾人认为,此次,习近平上台后首度如此全面的与美国总统表明北京在台海议题上的立场与底线,北京的主要目的是凸显:美中在贸易与科技,乃至香港与新疆议题不会引爆冲突,唯一最有可能误判与冲突的就是在台海议题上,是以,美中要管控纷歧,避免冲突与战争,必须妥善处理台海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