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竞合”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主基调
这份文件多次提到与中国的关系,强调美国应当从各方面努力,赢得与中国的竞争。指南明确表示,与中国开展竞争,并不意味着双方就无法开展合作。
这份文件系统性解释了美国国家战略,同时也提醒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官员,在处理对外事务方面,必须充分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意图,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贯彻落实美国的国家战略。
这份文件中提到了中美关系,是美国白宫第一次把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此前美国总统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多次提到中美关系是竞争关系。但是,美国总统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从来没有系统阐述中美竞争关系的核心内涵。指南中对中美竞争关系进行了说明,强调中美竞争关系是客观存在,美国必须在竞争中赢得胜利,但与此同时,提醒美国联邦政府各级官员,在与中国竞争中不能忽视合作。竞争并不意味着无法合作。
美国政客不愿意看到中国迎头赶上,但是,中国势不可挡。美国政府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与中国发生冲突,两败俱伤;第二种则是与中国竞争,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开展竞争。拜登总统选择第二种关系,决定与中国开展“竞争—合作”。这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可是,在美国联邦政府内部,秉承冷战思维的官员比比皆是。无论是美国国务院还是美国国防部,无论是美国商务部还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许多事务官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仍然按照传统的思路,把中国作为战略对手,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破坏中美关系。
美国总统担心,如果不能在美国联邦政府内部,就处理中美关系问题达成共识,让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充分意识到,中美关系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必须抛弃“排斥—利用”的战略思维,与中国建立“竞争—合作”关系,那么,中美关系发展必然会遇到许多麻烦。
概括起来说,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是美国最强大的战略对手,美国必须集中政府的力量,全面对付中国。过去美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军事遏制、联合抵制策略,但是现在看来,无论是奥巴马总统时期,还是特朗普总统时期,美国制定对华战略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拜登政府决定面对现实,改变对华战略。一方面继续在经济上与中国开展竞争,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强化联合抵制。
美国邀请英国、澳大利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军舰到中国南海地区开展所谓的军事演习,其目的就在于此。美国知道在亚太地区发动代理人战争,无法撼动中国的地位。单靠美国在亚太地区开展军事活动,又无法阻止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只有向中国施加更加强大的压力,才能确保中国不会采取军事行动。
美国邀请西方战略盟友在中国南海地区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向中国周边国家释放明确的信号,美国并没有走开。美国希望中国周边国家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行动谨慎,不要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实利益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了,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达到实际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中国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及其战略盟友在亚太地区的耀武扬威,非但没有让中国周边国家产生安全感,反而让他们变得心惊胆战。
新加坡总理不无担忧指出,“大象打架,小草遭殃”。言外之意,担心美国与中国在亚太地区发生军事冲突,亚太地区国家遭受磨难。
美国政府亚太战略矛盾之处就在于,一方面希望亚太地区国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美国的周围,孤立或者排斥中国,可是另一方面,美国并没有放弃与中国的竞争,反而选择与中国建立“竞争—合作”关系。如果一方面挑拨离间,要求亚太地区国家与中国保持距离,可是另一方面,美国与中国开展“竞争—合作”,那么,美国亚太战略注定破产。
<nextapge>
可以这样说,如果美国不改变自己的亚太战略,美国国家战略指南中有关中国的论述,可能会让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左右为难。
第二,中国希望与美国开展合作,并且在“竞争—合作”的框架内,解决双边问题和共同感兴趣的国际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国内一盘散沙,政党之间相互攻讦,联邦政府与美国各州政府关系越来越复杂。美国国会和美国联邦政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互掣肘,而美国国内的种族宗教矛盾所引发的冲突此起彼伏。在这样的国内环境下美国联邦政府要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恐怕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美国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定会把“冷战”思维坚持下去。美国商业集团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一定会要求美国民主党政府强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美国军工企业和美国非军工企业的利益取向,决定了美国联邦政府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方面不可能一帆风顺。
美国军工企业为了强化自己的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国际市场,一定会挑起冲突,在欧洲方向恶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亚洲方向恶化与中国的关系。强大的对手是美国军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美国军工企业必然会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扮演破坏者的角色。
除非美国联邦政府大幅度削减美国的军事开支,美国财政预算中美国的军事预算被压缩,否则,美国联邦政府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时候,必然会受制于美国军方既得利益集团。如果美国民主党总统没有足够的魄力,大幅度削减美国的军事预算,那么,美国要想改变对华关系非常困难。
美国商业团体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定会要求美国联邦政府改善对华关系。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外交官希望通过美国商会,向美国联邦政府传达合作的信息。不过,美国商业利益集团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他们始终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促进派。一旦在中国市场竞争失败,他们一定会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对中国实施制裁。这是资本主义本性使然,也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常态。
总而言之,美国白宫发布的《过渡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指南》实际上是一个政策宣讲书,目的就是要统一认识,让美国联邦政府各级官员充分意识到,中美关系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这份文件多次提到与中国的关系,强调美国应当从各方面努力,赢得与中国的竞争。指南明确表示,与中国开展竞争,并不意味着双方就无法开展合作。
这份文件系统性解释了美国国家战略,同时也提醒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官员,在处理对外事务方面,必须充分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意图,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贯彻落实美国的国家战略。
这份文件中提到了中美关系,是美国白宫第一次把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此前美国总统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多次提到中美关系是竞争关系。但是,美国总统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从来没有系统阐述中美竞争关系的核心内涵。指南中对中美竞争关系进行了说明,强调中美竞争关系是客观存在,美国必须在竞争中赢得胜利,但与此同时,提醒美国联邦政府各级官员,在与中国竞争中不能忽视合作。竞争并不意味着无法合作。
美国政客不愿意看到中国迎头赶上,但是,中国势不可挡。美国政府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与中国发生冲突,两败俱伤;第二种则是与中国竞争,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开展竞争。拜登总统选择第二种关系,决定与中国开展“竞争—合作”。这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可是,在美国联邦政府内部,秉承冷战思维的官员比比皆是。无论是美国国务院还是美国国防部,无论是美国商务部还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许多事务官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仍然按照传统的思路,把中国作为战略对手,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破坏中美关系。
美国总统担心,如果不能在美国联邦政府内部,就处理中美关系问题达成共识,让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充分意识到,中美关系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必须抛弃“排斥—利用”的战略思维,与中国建立“竞争—合作”关系,那么,中美关系发展必然会遇到许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