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联储加息外溢效应
美国当前遭遇严重的通货膨胀,既有全球性因素,也有美国独特的因素。从全球性因素看,为应对疫情各国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带来了全球性商品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除了日本等少数经济体外,主要的国家都面临着较高的通胀。就美国本身来讲,其政策本身及产业结构本身的一些特点,使得这些因素放大,美国通胀表现的尤其突出。
首先是需求刺激政策力度过大。零利率、量化宽松、转移支付三项宽松政策叠加,对于稳定美国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总体评估政策力度过大。以产出缺口为例,有研究表明这次的政策力度是产出缺口的三倍以上,而次贷危机期间大概只有产出缺口的一半。以居民收入为例,史无前例的转移支付使得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疫情前还要高1-3个百分点,这直接推动居民商品消费的大幅度增加。
其次是供给恢复缓慢。伴随不断的产业转移,美国产业链本身就比较薄弱,疫情的冲击进一步放大了美国产业链的薄弱性。另外高于正常水平的财政补贴也使得居民就业意愿下降,两个因素叠加使得美国劳动参与率下降1.5个百分点。在疫情冲击总体程度小于欧洲的情况下,工业增长的恢复速度明显小于欧洲等经济体,并且显着低于疫情前的趋势。
再次是劳动力成本上涨。一方面是空缺职位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劳动参与人数大幅度下降,重回劳动力市场的人数慢于预期,劳动力供求缺口直接推动拉动者薪酬增长。9月份非农时薪上涨幅度已经达到4.6%,远高于疫情前的2%-3%的水平。越来越多的行业为了招聘到合适的雇员,不得不上调工薪。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运输仓储业、酒店业的时薪涨幅已创历史新高。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已经成为影响未来美国通胀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