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极地科考的青春之歌

  中评社北京1月16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雪龙”系列科考船的甲板,科考队员已经行动起来。陈冬林来到驾驶室,接替上一位值班驾驶员,继续向南极进发;程皝从昨夜的轮机岗位下来,接着去巡检船尾的吊舱;唐兴文精神抖擞,开启了一天的电气系统检查;罗光富带着队友组装生物拖网、检查科考设备的连接情况,准备到站作业……

  由“雪龙”号船和“雪龙2”号船组成的我国“雪龙”系列极地科考船上,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雪龙”号船的船员青年占比达到了84%,大副、大管轮、实验室主任等重要岗位均由35岁以下的青年担任。我国南极科考的每一分成绩,都离不开这些年轻人默默付出。让我们跟随科考船上的年轻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感悟。

  见习轮机长程皝——

  给科考船做体检的“机器医生”

  “小时候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没想到现在却给机器看病。”科考船轮机部的程皝笑着说,自己也算“梦想成真”了。

  “机器医生”是科考船轮机部队员的别称。整艘船能够动起来,船上的人得以正常生活,全依赖于各种设备。除了制冷装置、海水淡化装置、照明系统等这些为队员服务的生活设施,更重要的是主发动机、发电机、锅炉等负责船舶动力的装置。这些都靠轮机人员日夜值守、定期保养。

  从实习生做起,程皝用10年的时间先后升任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目前已通过无限航区一等轮机长适任考试,成为一名见习轮机长。35岁的他总共去过9次南极。

  轮机岗位,需要严慎细实。当全船其他人都在睡觉的时候,驾驶员和轮机员带着水手、机工,担负着瞭望、巡视设备的职责。程皝当值时,会仔细查看船舱里各项机器的运转情况,有时给主机做“心电图”,有时给吊舱“把把脉”。“‘上医治未病’,我觉得一名优秀的轮机员不仅要能解决故障,更要防范故障发生。”程皝要求自己,以不停船检修为荣,以不耽搁航行一分钟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