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林郑月娥1月14日记者会全文

记者会现场(中评社 梁帆摄)

  中评社香港1月15日电(记者 段晓鲁 梁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月14日下午在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她介绍了最新的香港防疫抗疫工作。期间,她还就记者提出的与内地通关、疫苗接种率等问题作出回应。

  以下是记者会上的的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市民,欢迎大家出席和收看这次记者招待会。我在上星期宣布收紧社交距离措施时已预告,由于Omicron变异病毒株疫情发展非常迅速,所以尽管我们收紧社交距离措施的有效期是两星期,我们将会在过了第一个星期,即是七日后,再向大家交代整体情况,以及在两个星期的社交距离措施结束后的情况。今天是第八日,所以我们在掌握了过去七日的情况后向大家作一个交代。当时我亦预告,为了支援一些直接受到今次社交距离措施影响的行业,即被关闭的处所和不能提供晚市堂食的餐饮业,我会启动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来提供一些资助。
 
  简单交代一下,今天是二○二二年一月,亦是整整抗疫两年,我可以形容在这两年的抗疫工作中我们是“化险为夷”,从图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经过了几浪疫情,一般形容现时面对的可能是进入第五波疫情,但基本上都能够控制,尤其是最近这一段很长的时间,本地感染个案,即图表中的红线都是平的,基本可以说没有出现什么本地感染个案。
 
  从全世界的整体成效来说,香港的成绩一点也不差。以总确诊个案是13 025宗来计算,我们排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以每百万人计算,现时香港录得1 761宗确诊个案和28宗死亡个案,亦只是占全球平均数的4%。

记者会现场(中评社 梁帆摄)

 
  今次Omicron的入侵,由于它的传播性是特强,已经取代了Delta成为一个主流病毒,所以我们严阵以待,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首宗因为输入引起的本地个案出现在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到晚上大约十时由卫生防护中心公布,就是“望月楼”个案。而首宗初时以为是源头未明的本地个案,令我们更加惊恐——如果这位屯门的测量师是一个源头未明的个案,会否是他经过维多利亚公园到北角上班时,从“跳舞”群组受到感染?这案出现的日子是今年一月四日,当时检测结果是初步阳性;一月五日这个案便确诊,当时卫生防护中心因为未找到连系,便将其视为一个源头未明的本地个案,但幸好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后,已公布它属于“陆田园”群组,换句话说,亦是一宗由输入个案引起的相关个案。
 
  今天是第八日,我向大家交代一下过去一个星期整体疫情的情况。由于我们有“熔断机制”和其他措施,输入个案由早前一个星期的184宗,下降至141宗。事实上,现时每一天,譬如昨日由香港国际机场入境的旅客只剩下200多名,所以很明显,输入个案亦会随之减少。与此同时,与输入个案有流行病学关连的个案在过去一个星期有所增加,由上星期的17宗,上升至42宗。另外,到今日为止,包括刚才张竹君医生(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对大家说,现在还未找到超级市场理货员个案的源头,究竟她的传播途径如何?所以在分类上她仍然是一宗本地个案,虽然透过病毒基因排序连系到她的源头应该是那位女空中服务员,但因为未找到传播途径,所以我们亦相对关注。
 
  我们应对Omicron的入侵,遏止它进入香港社区,在这一个星期做了大量工作,至今为止已经做了超过110万次核酸检测。进行这些核酸检测的途径包括就逾460个地点,即一些确诊人士曾经到过的地点,发出强制检测公告,CTN(compulsory testing notice);就确诊人士居住的大厦做了逾30次围封行动,RTD(restriction-testing declaration);亦有超过九万名市民收到“安心出行”的通知要去检测中心进行检测;亦因应屯门区特别受关注,推行了“愿检尽检”,即居住在屯门区的市民,只要他们愿意去检测看看自己有否受到感染,是不需计较是否一个CTN或RTD的个案。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评社 梁帆摄)

 
  当然,我们同时亦加强个案追踪工作,现时在个案追踪办公室已经有超过300名同事,绝大部分是纪律部队的同事,正在进行个案追踪,然后安排强制检疫,超过4 700人已经先后被安排进入检疫中心。
 
  我在这里特别对于面对这么大量的核酸检测、个案追踪和强制检疫的市民,他们在这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体验,或轮候时间很长,我在这里代表特区政府向他们致歉,希望他们谅解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与Omicron“斗快”,事实上动员了大量人手,但恐怕都未能完全令市民满意。不过,与此同时,我也要感谢大量同事,包括在机场和检疫中心的同事,特别是民安队的同事,以及为我们做检测的承办商,都非常努力配合这一次工作。
 
  我们应对Omicron入侵,除了刚才所说的工作,亦在上星期公布了一系列我形容为“快、准、狠”的措施,包括在“外防输入”方面,就八个国家,即人员往来最多的八个国家,实施了地区性的航班“熔断机制”,基本上航机是来不到,措施一月五日公布,一月八日生效。我亦在一月七日落实大幅收紧社交距离措施,随后在一月十一日我又公布了从一月十四日,即今日开始,小学、幼稚园、幼儿中心和幼儿园暨幼儿中心暂停面授课堂。事实上,有不少幼稚园在我公布的翌日,即一月十二日已经停止面授课堂,但今日悉数要停止面授课堂。
 
  做了这么大量的工作,现时看来成效是如何?我们现在录得59宗与输入个案有流行病学关连的确诊个案,其中至少29宗是涉及Omicron。有些好像根本检测不到,因为基因排序的问题,稍后林署长可以向大家说说。现在只有一宗是本地确诊个案而未找到连系,就是刚才所说那位超级市场理货员,暂时没有出现大规模爆发。这种大规模爆发在其他地方看到,Omicron一旦在社区感染便很快会以几何级数上升,但起码我们在这十天、八天未看到这种情况,当然是一个好现象。而且大约有六成的确诊个案,是有关人士进入了检疫中心后经过病毒检测找到。换句话说,我们有效地把一些本来会在社区游走和继续传播病毒的人士第一时间送往检疫中心,减低了在社区传播的风险。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评社 梁帆摄)

 
  所有已完成全基因排序的个案均源于两宗输入个案。大家应知道是哪两宗──是机组人员个案。透过如此快、准、狠地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市面人流显着下降三成。我们从何而知呢?从一些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量,即八达通卡的流量可见效果立竿见影,市面上少了很多人员流动。这就是我们希望达致的效果。
 
  今天是第八天,最新的评估是疫情仍未受控,爆发的风险仍然存在。我留意到刚才在四时三十分的卫生防护中心记者招待会上,卫生防护中心主管大概也是这样说,她说若说现时疫情已受控是言之尚早。风险仍在,会有什么令我们担心的现象呢?我会先简单说明,稍后卫生署署长会向大家详细交代。
 
  第一,在Omicron疫情出现时,很快已出现连续两个群组有大厦垂直传播的可能;第二,我们看到目前有两个群组的个案中明显不止一个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亦有很多确诊个案未接种疫苗;有些传播链在两星期内已达六代传播,亦有确诊者出现了病征一段时间但没有即时进行检测,也没有就医,并在社区游走,于是令社区可能出现隐形传播链——这亦是为何我们要在屯门区特别大力推动“愿检尽检”,因为该位人士游走的社区应是集中在屯门。另一个现象来自医院管理局,香港目前入院的感染个案当中只有三成感染个案没有病征,这跟海外的经验不太一致。海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Omicron确诊个案都没有病征;但我们却刚刚相反,很多也有病征──七成有病征。我们担心会否有更多没有病征的Omicron感染者仍然存在于社区。由于这几个现象,我们现时的评估是仍然有爆发风险,所以我今天要宣布一系列措施。
 
  第一项措施,原定在一月七日至二十日,即在这两星期适用的一系列收紧社交距离措施须延长两星期至二月三日,即年初三。我当然明白这项措施会令很多人失望,因它横跨了农历新年,大家本来期望有一个很温馨愉快或可以聚会的农历新年,恐怕今年难以做到。第二,所有在这段时间举行的大型活动均须取消,包括配合农历新年的年宵花市、新春市场,以至旅发局本来安排了的新春活动,均须悉数取消。第三,我们要继续“外防输入”以减轻我们输入更多个案和对香港医院的压力,因此原定由一月八日至二十一日生效、对八个国家实施的地区性航班“熔断机制”亦须相应延长14天至二月四日。我们曾检视这八个国家的情况,当地疫情仍然非常严峻,因此必须继续采取这项措施。但我亦在此率先宣布,农历新年后,即第二个14天的社交距离措施结束,即大年初四,除非疫情出现明显逆转或爆发,否则我们将逐步放宽受规限的处所营业,即不会长期关闭有关处所;但当我们放宽受规限的处所开始营业,例如美容业,届时须以“疫苗气泡”为基础,即我早前公布原于二月二十四日才生效、要求进入某些处所的人士须接种疫苗的规定,会提早在那些希望逐步放宽恢复营业的处所率先生效。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评社 梁帆摄)

 
  我们今天亦公布将推出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一如我们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同样希望做得快。我们在一月七日才收紧社交距离措施,今天是一月十四日,相隔一星期我们便在此公布这些相关措施。相对于过往两轮──第三轮时相隔两个月、第四轮时相隔一个月,我们才告诉受影响人士在“防疫抗疫基金”能获何资助。今次是快的,我们预计大部分资助措施在下星期──今天已是星期五──在下星期可以接受申请,并争取在农历新年前后──若不能在年初一之前,我们也争取在农历新年初,即过年后马上发放相关资助,总承担额大约是35.7亿元。“防疫抗疫基金”尚余40多亿元,部分要预留予未结算的项目,所以不需要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已可启动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这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工作。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一如以往地具针对性,针对两大范畴。第一类是受新一轮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即受共四星期的收紧社交距离措施直接影响的处所和人士,处所包括食肆——不能提供晚市堂食、美容院和健身中心须全面关闭;人士则包括体育教练、个人艺术工作者,因为我们关闭了一些场所,他们不能工作,所以这次亦属于资助的对象。第二方面是一些不曾复苏的行业,即因为香港未能恢复与海内外人员往来——即未“通关”——而长期处于“冰封”状态的行业,包括旅游业和跨境客运业。稍后我会列举一些例子。
 
  至于向合资格处所和个人发放资助将以第四轮基金为蓝本,采用精简程序,如此才会快。若我们重新制订何为合资格人士或处所,便需较多时间,所以是根据第四轮基金厘定什么处所符合资格。资助额方面,我建议大家用这个角度去看:这次的受限时间,包括我今天公布延长14天,合共四星期,即28天;相对于第三轮,当时关闭了处所44天至65天;第四轮更严峻,由57天至158天,因此当我们考虑今次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的资助额,必须一并考虑时间。今次受限时间是四星期,我们发放的金额以第四轮基金的资助额为基础,即一半。若属受影响处所,我们提供的资助是第四轮资助额的一半,个人则是三分之二。
 
  举例而言,以第四轮为蓝本,例如餐饮处所,当时的做法是以持牌处所的面积决定所发放的资助额,若领有酒牌可获额外资助,不超过100平方米的餐饮处所的资助额是一次性50,000元,大于10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便是100,000元,如此类推。我在这里没有办法仔细说明详情,在记者会后,我们会马上发放新闻公报,大家会看到每一个项目的资助额等详情。
 
  除此之外,我们还关闭了其他场所。劳工及福利局亦有一些支援措施,针对暂停了面授课堂的幼儿中心和其他关闭的中心、本来在这些中心教授兴趣班的导师,我们都会以个人形式发放资助。

记者会现场(中评社 梁帆摄)

 
  属于教育局的措施针对受面授课堂暂停影响的机构及人士,包括全港1 000间幼稚园都会得到支援,因小学关闭受影响的校巴司机或其他提供服务到学校的人士,都会按以往的做法获得资助。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措施属于第二类,即是根本未曾复苏的行业,主要针对旅游业,就是旅行社。
 
  运输及房屋局的措施亦是针对未恢复营业的行业,包括航空服务公司、跨境巴士、跨境渡轮、跨境出租汽车。今次有一个特别安排,去年我们没有做的,今次我们对取消了的年宵市场和在上星期六取消了的美食嘉年华——即“农墟”——也会提供资助。年宵市场方面,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除了退回租金或持牌费用外,会多给予百分之五十。一些付了较昂贵租金或持牌费用的人士会拿到百分之五十的资助;小型的、没有付那么昂贵租金或持牌费用的都是拿百分之五十,基于他原本已缴付给政府的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计算。美食嘉年华方面,政府会发放一次性定额资助给所有农友,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参与美食嘉年华的活动。
 
  接着我们在这段时间会继续加强香港的检测能力。现时检测量可以持续维持每日10万次或以上。在检测地点方面,18区都有社区检测中心,我们亦有大约40个流动采样站。在屯门──我们这几天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那里,希望屯门的居民可以尽快检测。据我所知,今日已经不用排队,早两天的情况已经纾缓。如果市民认为自己属高风险,可以善用各区的社区检测中心和流动采样站接受检测,帮忙切断还在社区的隐形传播链。  
  同时,我们要加强疫苗接种。应对这一波疫情跟上次不同,上次我们还未开始疫苗接种计划,因为上一波疫情是二○二○年十一月爆发,我们到二○二一年二月底才开始疫苗接种计划,所以我们现在是同时应对检测和疫苗接种。现时的疫苗接种服务不断增强,我早前提及增加各类的疫苗接种地点,我在这里不详细逐点说明,现在的接种量已经是一个月可以做到177万剂,或平均每日可为59 000人次接种,应该能满足需求──就算近日的第一剂接种率及第三针加强剂接种明显上升,我们都能应付,因为一天可以接种59 000剂疫苗,比这个月的第一天已经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五,应该可以应付市民希望接种疫苗的需求。
 
  最后,我在此再次呼吁,我们必须同心协力应对今次因Omicron引起的疫情。为何我今日选择说“通关”有期?事实上我们真的做好筹备工作,而中央和内地亦差不多同意和满意有关的“通关”安排。大家只要共同努力,遏止Omicron的传播,我们能够做到一段时间再没有本地源头不明的个案,“通关”是有期的。请各位市民留意以下几点呼吁:第一,做好个人卫生,佩戴口罩。第二,时刻监察自己及家人的身体状况,留意政府公布CTN及RTD地点,尽快进行检测。减少社交接触,特别在节日期间尽量不要举行跨家庭聚会,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亦希望未打针的市民尽早安排接种疫苗。
 
  我介绍到这里,先请卫生署署长林医生跟大家说说从公共卫生角度怎样看待目前的疫情。
 
  卫生署署长:谢谢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我向大家汇报现时的疫情发展和风险评估。全球来说,感染新冠病毒人数已接近三亿,死亡个案亦已超过540万。香港方面,与全球一样,Omicron变异病毒株已经成为主流的新冠病毒感染来源。截至一月十三日,香港已录得共327宗Omicron感染个案,当中输入个案占295宗,本地(个案)和与输入个案相关的本地个案共32宗。疫情亦已进入社区。刚才行政长官亦有提及,主要衍生了两大传播群组。第一个是源自个案12611的望月楼群组,当中检测阳性个案占15个。第二个大型群组源自个案12676的空姐,由她传给其母亲然后再衍生跳舞群组等等的大型群组,这群组涉及检测阳性个案44宗。  
  从这两个群组的衍生,我们看见疫情发展至目前仍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过去一星期,每日都有与输入个案相关的本地检测阳性个案,数目维持五至八宗,每日都有。如果我们与过往几波疫情比较,例如第四波,在出现很高的感染率或爆发式的感染之前,往往有十数天的时间,每日维持出现零星本地个案,所以我们万不能在这阶段掉以轻心。
 
  第二个情况是从这两个大型群组的散播,大家可以看到,扩散速度非常快,形成了多条传播链于社区出现,传播涉及不同场所和不同活动模式,譬如于食肆,包括中式酒楼、西餐厅、茶餐厅和火锅店等均出现传播现象,工作场所则有证券公司、诊所等。工种方面,有装修,也有送外卖的;活动方面,有跳舞活动、宗教崇拜聚会、生日聚会等等。更甚的是,以往很多时候,有大型的社区扩散,即每天录得双位数字或以上的情况时,我们才会见到有一些在住宅大厦的垂直传播,但今次很早已经出现。虽然每天只有单位数字的个案,但已经于大埔美新大厦和(北角)枫林花园第三期,出现住宅大厦垂直传播的情况。这说明该病毒的传染性高和传播力很强。
 
  再甚者就是,我们在追踪密切接触者时,其实亦遇到一些困难。举例说,有一个个案,她于SOGO兼职,最初是源头不明。但经我们密切追踪、寻根究底后,发现她其实已是第三代个案。再追溯源头,才发现她的感染源自父亲——一名药房的东主。再追查药房东主时,发现原来源头是第一代空少——个案12611。我们在第三代才察觉,反追踪上去,其实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个案)有机会已经在社区造成传播,追踪方面遇到这样的困难。另外,亦有未明源头的个案——58岁理货员,固然她的基因组测序与跳舞群组吻合,但毕竟中间的联系和交接是如何,仍然未清楚找到。所以我们相信社区仍然会有隐型传播链存在。
 
  分析病毒和感染了Omicron的个案,我们亦见到有些启示。首先,这32个本地或和输入个案相关的感染个案,有接近八成的人,其Ct值其实是少于或等于30,表示病毒量高,感染能力亦高。另一方面刚才行政长官亦提到,分析这32个本地个案,当中其实有相当数目,占百分之三十,是没有病征的,这样他们会在不为意的情况下于社区继续做成传播。概括而言,我们认为下一步疫情发展仍要非常小心应对。我们可以说的是,现时处于火山口边缘,但仍未能离开火山口。其中主要是因为新个案每天仍然出现,隐形传播链仍然存在,而Omicron本身的毒性和传染力均很强,所以只要有一条隐形传播链和一名超级传播者存在,个案便会急剧上升。  
  故此,要扭转局面,转危为安,需要所有市民齐心协力,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多些使用安心出行。我刚才提及密切接触者追踪的难度,很多时患者记不清楚或未能说出过往逗留的地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找出,这便可能错过检疫和防控时机。所以希望大家记录好自己的行踪,多些使用安心出行。
 
  第二,要尽快接种疫苗。我们看到包括刚才提及的药房东主全家、空姐母亲等等,一些家庭本身均没有接种疫苗的记录,可能是一个造成有机会超级传播的因素,因为(没有接种疫苗的患者)病毒量会比较多。另外,今次亦特别看到,在本地感染的Omicron个案的年龄中位数是高于50岁,换言之,相对较年长的人士,在今次(疫情)可能比较容易感染Omicron。故此,尤其针对长者和慢性病人士,我们希望他们尽快接种疫苗。

  第三,就是要尽早进行检测。如果你知道自己曾于个案逗留的地方停留,无论时间多短,我们都鼓励大家尽快做检测。如果身体有少许不适,要尽快求医,以取得诊断结果,并可尽早发现任何问题。对于医护人员,我亦呼吁他们提高警觉,所有向他们求诊的患者,希望尽快安排他们做检测。
 
  在个人防护方面,大家都知道是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参与社交活动,因为今次我们看到跨家庭聚会的群组传播。临近新年,希望大家尽量避免跨家庭聚会。我相信以上措施,若大家携手协力去做,是有机会扭转局面,但现时形势仍不能掉以轻心。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尽快走出疫境。  
  记者:首先想问“防疫抗疫基金”方面,刚刚提到在社交距离措施完结并实施“疫苗气泡”后处所可以重开,如果该些食肆须关闭更长时间,“防疫抗疫基金”会否为其“加码”?林太刚刚也提及今次的关闭期虽然较上几波疫情短,但过年是行业的旺季,这次的资助额打折扣后会否(考虑另外)为行业增加资助,弥补他们在旺季的损失?此外,感觉上政府不愿意就基金再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为何会有此决定、继续取用基金中的余款?为何不向立法会申请多一些拨款以帮助业界多一些?有关社交距离措施方面,有没有机会若疫情在年初三限期前(缓和)——有否规定在(确诊)个案数目回落至一定水平时,便可以放宽让市民出外过年?你也提到,如果处所提早实行“疫苗气泡”就能够重开,预计届时社交距离措施可放宽至什么程度?谢谢。
 
  行政长官:第一,我们没有排除日后可以就支援因疫情受社交距离措施严重打击的处所的补助而向立法会申请拨款,是没有排除这方面的。事实上,近日有很多立法会议员提出一些意见,亦有写信给我和政务司司长,但由于现时要做得快,亦因为我们的“防疫抗疫基金”经过早前注资,有足够款项可以应付这轮资助,我们就觉得不要再等,应该要先做,急处所营运者所急。我回答你的题目就是没有排除。如果日后仍然有需要作出这种资助,我相信立法会议员都会非常支持,尤其在听了我们的公布后他们会主动再提意见。这是一个行政、立法机关持续良性互动的过程,亦体现我们在完善选举制度后,立法和行政机关应互相配合。既然有未用完的款项,我们就先做这轮资助,如果日后真的有需要就可以再与立法会商量。
 
  疫情不会在两、三日内就突然令我们完全放心,我们已经有两年的经验,疫情减退都需要一个过程。何况如果以“通关”为目标,我们更希望起码有一段时间,当然最好是14日没有本地个案,所以我们看不到实施至二月三日的社交距离措施还能有中段的检讨空间,即是说不会提早撤销部分措施。我认为我们要有点决心,既然想达“清零”局面,我们就采取这些措施。对于处所营运者也要说清楚情况,如果餐饮业界要营运晚市堂食,也都要准备很多食材、招聘工作,所以现在我们认为直至二月三日也要实行我刚才说的社交距离措施。
 
  为何今日的情况与往时不同?我要告诉大家,到了二月四日,除非疫情明显逆转,即个案数字向上回升或出现令人很担心的大规模爆发,否则我在此亦已预先说明,我们会尽量让这些处所营业,不过届时就要实施“疫苗气泡”,这亦是业界提出的,无论是美容、饮食业界,他们表示若可以让他们营运,他们会接种疫苗,亦会要求顾客接种疫苗。事实上,到二月二十四日,我们亦会有“疫苗气泡”的要求。如果该处所要较其他处所更早营业便要遵从“疫苗气泡”的要求,即要求他们的顾客接种疫苗。  
  在增加资助或如何厘定今次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的资助额方面,我们有约40亿元拨款,要尽量用好这些剩余在“防疫抗疫基金”的拨款,以最大限度帮助受影响的处所和个人。但没有事是绝对的,如果疫情继续恶化,或有些从未复苏的行业未能在短期内复苏,当然政府要考虑。我举个例子,旅游业不只是受第五轮的“防疫抗疫基金”资助,我们提供给旅游社的支援已经是“6.0”,因为在去年八月完成“4.0”的资助后“加码”。另外那些接受第四轮“防疫抗疫基金”并关闭了百多日的处所,政府在“4.0”资助后亦有“加码”,不过当时没有称之为“5.0”,但有“加码”给一些长期被关闭的处所,即说明特区政府会不断监察情况,有需要时必定会支援受影响的处所和人士。谢谢。
 
  记者:想问一问,其实年宵市场去年本身是腰斩后再复办,原因是为了满足花农的诉求和满足市民买花的需要,但今年又取消,是经过分析之后觉得疫情比去年同期严重,还是漠视了花农和市民的需求?风险是如何决定?为什么最后决定要取消?另外,第二条问题是今年其实香港已经是第二年没办法欢度农历新年,算不算是政府失职?刚刚提及到实行“疫苗气泡”后,迟一些就可以慢慢放宽餐饮业或其他表列处所(的措施),有什么理据?因为如果疫情跟现在是差不多情况,为什么迟一些才放宽,而不是一开始就不去收紧?另外,想问一问林太你本人,本身任期即将届满,到底有没有打算透露一下你的参选意向是怎样?谢谢。
 
  行政长官:一如既往,最后那条问题我是不会评论,无论记者在什么场合问,都不会评论。
 
  我先回应关于我们如何处理疫情,一会儿请陈肇始教授谈谈年宵市场的决定。大家会看到Omicron的爆发是全球性,早前像我们般疫情已经控制得很好、甚至重开让游客入境或者放宽社交距离措施的地方和国家,现在都在收紧措施。事实上,有些欧美地区亦因此而出现了示威、暴动,即是市民已经很疲倦,不可以再接受这些措施,所以香港不是独有的,因为从公共卫生领域而言,病毒传播根本无国界、无地区之分,除非这个地方完全“冰封”起来,即是不让人进来。事实上,我们的“外防输入”措施差不多是全世界其中一个最紧的地方,已有一段时间进来的其实只是香港居民。我们现在有八个国家“熔断”了,其实很多人都埋怨我们令他们不能回来,但都没有办法。这并不是说某一个政府做得好或者不好,我们已经尽了全力控制疫情,我觉得过去一星期是有效果的,我们会继续巩固我们抗疫成效,让香港可以尽快走出疫情,然后就可以确保我们“通关”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