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光和影,永不消逝的电影题材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电/据文汇报报道,滕文骥导演的《都市里的村庄》,片名巧妙地概括了影片徐徐呈现的空间:远离外滩、弄堂、花园洋房和梧桐长街,转向劳模、工厂和工人新村的生态。

  当旧上海苦捱黎明前至暗时刻,《乌鸦与麻雀》成为一记笑的反抗。在昆仑影业公司的一次聚餐上,赵丹和郑君里、陈白尘、沈浮、陈鲤庭这群人决定拍部喜剧,用“麻雀”和“乌鸦”的隐喻,表达对新世界的希望。

  《爱情神话》里马伊璃的上海话已经不太利索,时光倒流20年,在夏钢导演的《玻璃是透明的》里,她演陕西外来妹。

  要说“都市村庄”里的人们对梧桐区复杂的感情,1980年代也是有的,在丁荫楠导演的《逆光》里,不同阶层的上海人在诸多物质诱惑中判断并抉择各自爱情的走向。

  电影《爱情神话》细细打量桐阴深处的风花雪月和柴米油盐,讲出一则关于当代上海的“市井神话”。老白、老乌、李小姐、格洛瑞亚、蓓蓓……这群人在“白辛苦不辛苦”的螺蛳壳里经营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小世界,而这片梧桐覆盖的街区,在偌大的上海,还是“只角”。镜头拉远,浪奔浪流、人间百态的上海,长久以来是华语电影镜头的凝视对象,老上海,新上海,有多少让电影创作者欲罢不能的“生活在别处”。

  黎明之前,上海电影表达对新世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