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盲盒营销,别搞成新版买椟还珠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据人民网评论,肯德基迎来了抢购潮,但原因不是汉堡或鸡块有多好吃,而是因为几个公仔——是的,在“万物皆可盲盒”的当下,作为老牌餐饮品牌的肯德基也“下场”了。
1月10日,“肯德基盲盒二手价暴涨8倍”消息冲上热搜。据媒体报道,近日,肯德基推出与泡泡玛特联名款盲盒套餐,主要在一二线城市限量出售,每个门店套餐名额只有36个,结果引发了一波抢购。这引发大量黄牛进场,还催生庞大的“炒娃团”——一盒难求之下,在某二手平台,这套盲盒公仔(一套6个)售价在600元至800元之间,隐藏款(出现概率是1/72)的价格更是高达800元/个,较原价上涨8倍。
非但如此,由于集齐整套盲盒至少需购买6份套餐(保底需要594元),很多人吃完怕胖、吃不完又怕浪费,于是很多平台上衍生了“代吃服务”。
如果只拿火爆程度来衡量,肯德基的这波盲盒营销,似乎来得挺“成功”:一经推出就售罄,公仔价格被热炒,都是市场给出的反馈。伴随盲盒被热抢而至的,是捆绑套餐的热销,更是几乎空手套来的热搜——这可能是花很多钱做PR宣传都换不来的。
从商业逻辑层面讲,肯德基以盲盒作为老品牌“年轻化”探索的触点,算不上新奇:“80后”炒股、“90后”炒币、“00后”炒鞋、“10后”炒盲盒,是网上流传的说法。虽然不尽确切,但盲盒确实成了年轻人青睐的单品。在肯德基之前,星巴克、RIO、瑞幸咖啡等都曾解锁这款“流量密码”。
对肯德基来说,下“盲盒营销”这盘棋,瞄准的自然也是年轻人。作为西式快餐的代表,肯德基在中国的确是家喻户晓,但中国本土餐厅崛起加上很多网红型新式快餐店兴起的“分流效应”,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