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仪式感

  中评社北京1月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母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仪式感有种宗教般的虔诚。年复一年,大到年夜饭的八碗八碟,小到农历六月初六吃炒面,从形式到内容她都一丝不苟。

  为了年三十的那顿团圆饭,母亲提前半个多月就开始拟定菜单,备料。冷盘、热炒、红烧、汤,一道道,都有讲究。最先上的是冷盘,冷盘吃到一半时,热炒就上桌了,这两样是下酒菜。红烧是为吃米饭准备的,这时酒喝得差不多了,口味厚重的红烧肉、红烧鱼、红烧狮子头,最适合就饭吃。母亲擅长用山药丁、瘦肉丁做阿羹汤。吃到八成饱,一碗热气腾腾的阿羹汤端上来,浓香扑面,既滋补又好喝。

  收拾停当,母亲便带着我们,一边守岁,一边包饺子和汤圆,这些是为年初一早上准备的。饺子弯弯的,合了“万万顺”的谐音,汤圆代表“团团圆圆”,这是一整年的祝福。

  年初一的一大早,父亲就把母亲准备好的鞭炮拿到楼下燃放,新的一年就在劈里啪啦声中开始了。一家人吃完饺子和元宵,我们穿着母亲赶制的新衣裳,由父亲领着去给家族的长辈拜年。母亲则留在家里,备好云片糕、瓜子、花生、芝麻糖,接待来拜年的客人。这一整套程序,年年如此。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过节时大人脸上的笑容,以及伴着节日而来的尽情吃喝,和带着喜气的月饼、粽子、鸭蛋、汤圆,是平常日子里最大的盼望。

  除此以外,父母还给我们过生日。那时还不时兴生日蛋糕,但一碗长寿面总是能吃到的。长大后,我们像鸟儿离家,散落在各处,但每年生日前,总会收到父母的信或电话,嘱咐做几个好菜,为自己过生日。

  成家后,先生说他家人从不过生日。他父母结婚时就约定,从此俩人不再过各自的生日,只过结婚纪念日。起初我不甘心,总会在他生日这天安排出去吃饭,或者送他一个小礼物,但是从来没收到过他买给我的生日礼物。问他为什么,他说,不送礼物但顾家心里有你,和给你送花送礼物对你不好,你选哪个?我愕然,原来在此公那里,送花送礼物跟顾家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