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减少碳排放的新路径
去年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警告说:“如果不立即、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的上升幅度控制在1.5至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将无法实现。”香港本身也深受气候变化之害。有关研究表明,在过去100年里,香港的炎热夜晚增加了35倍;在1954至2017年间,维多利亚港的海平面平均每十年上升约3厘米。极端天气不停地困扰香港:强台风和暴雨越来越多。
人们原先认为这些是天灾;其实它们不只是天灾还是人祸,甚至主要是人祸。
气候变化已把我们抛入了“破碎的世界”。导致气候变化的行为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威胁和伤害,而且还是不公平、不道德的,它们本身是伤害行为。穷人和穷国的碳足迹最小,他们受气候变化的伤害却最大。农民高度依赖天气,生物(尤其是濒危物种)高度依赖栖息环境,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天气)对他们的伤害甚至是毁灭性的。不仅如此,气候变化还将摧毁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栖身之所,从而是他们的生命本身。可以不夸张地说,历史上的气候变化的背后,是碳足迹大的富人和富国对穷人和穷国的剥削;是栖居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对低海拔人群和物种的犯罪;是当前的人类对其他物种、对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犯罪。应对气候变化是消除不公不义、建构公义的、可持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近些年来,香港特区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难题,已获得显着成效。2011年,粤港两地成立了“粤港应对气候变化联络协调小组”,以加强粤港两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和行动方面的合作。2014年人均碳排放是每年6.2公吨,到2020年已减至约4.5公吨。特区政府已确定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表示,接下来要聚焦于发电、运输及弃置物这三个香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实施四项深度减碳策略,包括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及全面减废。政府还强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要引领国际资金支持绿色基建和低排放活动。有理由期待,有关的国际资金将来会逐步退出矿物燃料等高排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