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诗也畅饮
——————
从《史记》《汉书》等记载来看,汉景帝在有些方面继承了文帝乃至汉高祖以来的政策,如继续实行恢复农业、与匈奴和亲等做法,有效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有些则因时因地而调整,体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值得注意的是,他并不喜好文学,对文人相对疏远。比如,大名鼎鼎的司马相如,在景帝朝只做了一个小官,以至这位辞赋高手常有不遇知音之叹。晁错位居显要,也以文章名世,但对于景帝而言,晁错更是一位出色的文臣,而非只喜雕章琢句的文人。
作为一位明智的君主,汉景帝处理政事,自有聪明的取舍之道,对于前朝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萧规曹随可省心省力,又何乐而不为?所以,我们看到,为了安定边境,汉景帝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同文帝一样,以休养生息为根本,为了促进农业生产,他鼓励农桑,并下田耕作,亲作表率;遇到饥荒年份,同样下诏减轻租税。《汉书》中记载,后元二年,汉景帝曾下诏专门提到,“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这些政策的推行,确实有效调动和保护了农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也使国力获得快速提升。
再比如,他继续保留了商贾不能当官的政策,对商人从政保持着高度警惕。在后元二年的一个诏书中,汉景帝曾提到,“有市籍不得宦,无訾又不得宦,朕甚愍之”,意思是说,按照规定,那些商贾虽然有钱,但不能做官,一些廉洁之士没足够的钱也没法做官,作为皇帝,自己对这种情况也感到很惋惜。于是,汉景帝下令,“訾算四得宦,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即有财产四万钱的就可以做官,以免那些廉洁之士因为钱不足进身无门,不能为官,反而让那些贪婪之徒得以长期居于官位而获利。在这之前,规定“訾算十以上乃得宦”,也即拥有十万钱才能做官的,在汉景帝看来,这样的规定,对那些才能杰出的廉洁之士而言,无疑增加一个为朝廷效力的障碍,所以他下诏降低了“钱”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