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小镇正崛起

(图源:新华网)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人民日报评论道,近日,崇礼的太舞滑雪小镇、富龙四季小镇人气越来越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大滑雪场陆续“开板”,冰雪小镇银装素裹,爱好者“贴地飞行”,开启又一个热闹的冰雪季。

过去,尽管拥有缓和的丘陵状山脉和丰富的天然雪资源,崇礼的冰雪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1997年,崇礼开办了第一家滑雪场,冰雪旅游缓慢升温。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崇礼的冰雪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助推冰雪小镇加速布局,崇礼这座塞外小城正在成为产业兴旺的北方冰雪小镇。

崇礼冰雪小镇的形成,是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从单一的滑雪场,到滑雪度假区,再到滑雪小镇,冰雪产业由最初萌芽到规范发展,场景不断拓展。围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更多优质人力、资本、技术加速聚集,一批冰雪小镇应运而生,以更加丰富的业态,满足更加多元的消费需求,为冰雪产业提质升级写下生动注脚。

一段时间以来,冰雪产业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冰雪的季节性、地域性从时间、空间维度制约着产业发展的前景。人们常说:冰雪产业的挑战在冬天,更在夏天。可喜的是,不少冰雪小镇不断探索,让雪季“长板更长”,非雪季“短板不短”。在崇礼,一些冰雪小镇提出“全季运营”模式。例如,在春季着力运营团建、踏青等业务,夏季主打“家庭避暑度假”概念,秋季吸引游客观景、摄影。全季运营,填补了滑雪小镇在其他季节的营收空白,让冰雪产业从 “一季游”变为“四季旺”。

从空间上看,冰雪小镇不仅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更拓展了产业的边界。近年来,除了在黑龙江、河北等冰雪资源富集地区,冰雪小镇也在重庆、云南等省市落地生根,并不断突破单纯依靠滑雪的发展模式。从少年冬令营到冰雪音乐节,从吸引企业落户到开展大型赛事,相关小镇优化产业要素,形成多种产业的聚集区,有效拓展内生动力,降低运营成本,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如今的冰雪小镇不只是运动场所,更包含了观光度假、文化体验、运动装备生产等多重业态;消费人群也不只是年轻人和滑雪爱好者,以培训、会展、康养等为消费内容的个人、家庭和团体也能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