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经济:通胀失控发达经济体急收水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大公报报道,即使新冠病毒不断变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得以持续,但是,从中期展望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相信会较为持久,是一大不明朗因素。近期出现的变种病毒Omicron,为全球疫情增添变数,故现在仍需要视乎疫苗接种的情况,以及全球各国的财政支持措施,才可清楚明年增长是否可以持续。
从劳工市场数据看,美国经济呈现从去年疫情的谷底大幅反弹,11月份的失业率跌至4.2%,远低于去年疫情高峰期的14.8%,就业市道畅旺,辞职转工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加上股市续创新高,令人们乐于消费。不过,美国经济增长在第三季却显着放缓,由第二季的6.7%急跌至只有2.1%,揭示出疫情和供应链断裂等对经济构成重大困扰。
通胀压力令消费者却步
同时,与日俱增的通胀压力亦令消费者却步,能源价格上升、需求增加、供应链受阻等问题,刺激美国通胀年率在升至6.8%的近40年来最高水平。物价持续上升,终于令联储局主席鲍威尔转軚,在10月份提出将会加快缩减购买资产计划,而联储局亦如期在11月份开始真正退市。其后,当鲍威尔确认获提名连任联储局主席后,作风变得更偏鹰,不但承认通胀非暂时性外,更在12月份会议上公布加快收水步伐,和预期会提早加息。
传媒每天报道通胀,为美国消费者带来忧虑,美国消费者信心在11月份亦跌至10年来最低水平。另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胀预期升温,令美国10年期债息在今年不断上扬,曾在年初的1.3厘一直升至10月份的1.7厘,重返去年1月份的高水平。
英国方面,通胀率在10月份亦曾创下10年新高,市场估计英伦银行将会是主要央行中最先加息,而该行亦在12月份的会议上突然宣布加息0.15厘,至0.25厘。
欧洲中央银行方面,却较美国和英国更先宣布减少量宽规模,该行在今年9月宣布,将会适度减慢资产购买步伐,并在12月份宣布将会减慢明年的量宽步伐。事实上,欧央行减买债之举实有需要,欧元区在12月份公布,区内通胀率在11月份升至接近5%,为欧元面世以来最高水平,令央行官员忧虑区内物价升势将不断持续。至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今年因为通胀而进行了疫后首次的加息,例如新西兰,先后于10月和11月加息0.25厘,把利率调高至0.5厘,挪威亦已加息0.25厘。
展望来年,多个金融机构认为通胀高企仍将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隐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终报告中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由今年的5.7%降低至4.5%,原因是通胀料继续高企,迫使全球各大央行提早收紧货币政策,而且幅度亦将较原来估计的大。不过,经合组织亦与其他组织一样,相信随着需求和供应链慢慢回复正常,通胀亦将会回落。届时通胀率将会由明年接近5%的高峰,回落至2023年的3%。
经合组织亦预期,美国经济在明年将显着放缓,由今年预期的5.6%,回落至只有3.7%。这可能与联储局预期会在明年开始加息有关。联储局在上周发布的点阵图显示,明年将会加息三次,2023年亦会加息三次。
其他地区方面,包括澳洲和欧元区等,则未必跟随联储局加息步伐。欧央行总裁拉加德曾在较早前表示,欧元区目前仍受疫症的困扰,故明年加息的机会较低,澳央行亦有类似的言论,扬言2024年前也不会加息。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大公报报道,即使新冠病毒不断变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得以持续,但是,从中期展望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相信会较为持久,是一大不明朗因素。近期出现的变种病毒Omicron,为全球疫情增添变数,故现在仍需要视乎疫苗接种的情况,以及全球各国的财政支持措施,才可清楚明年增长是否可以持续。
从劳工市场数据看,美国经济呈现从去年疫情的谷底大幅反弹,11月份的失业率跌至4.2%,远低于去年疫情高峰期的14.8%,就业市道畅旺,辞职转工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加上股市续创新高,令人们乐于消费。不过,美国经济增长在第三季却显着放缓,由第二季的6.7%急跌至只有2.1%,揭示出疫情和供应链断裂等对经济构成重大困扰。
通胀压力令消费者却步
同时,与日俱增的通胀压力亦令消费者却步,能源价格上升、需求增加、供应链受阻等问题,刺激美国通胀年率在升至6.8%的近40年来最高水平。物价持续上升,终于令联储局主席鲍威尔转軚,在10月份提出将会加快缩减购买资产计划,而联储局亦如期在11月份开始真正退市。其后,当鲍威尔确认获提名连任联储局主席后,作风变得更偏鹰,不但承认通胀非暂时性外,更在12月份会议上公布加快收水步伐,和预期会提早加息。
传媒每天报道通胀,为美国消费者带来忧虑,美国消费者信心在11月份亦跌至10年来最低水平。另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胀预期升温,令美国10年期债息在今年不断上扬,曾在年初的1.3厘一直升至10月份的1.7厘,重返去年1月份的高水平。
英国方面,通胀率在10月份亦曾创下10年新高,市场估计英伦银行将会是主要央行中最先加息,而该行亦在12月份的会议上突然宣布加息0.15厘,至0.25厘。
欧洲中央银行方面,却较美国和英国更先宣布减少量宽规模,该行在今年9月宣布,将会适度减慢资产购买步伐,并在12月份宣布将会减慢明年的量宽步伐。事实上,欧央行减买债之举实有需要,欧元区在12月份公布,区内通胀率在11月份升至接近5%,为欧元面世以来最高水平,令央行官员忧虑区内物价升势将不断持续。至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今年因为通胀而进行了疫后首次的加息,例如新西兰,先后于10月和11月加息0.25厘,把利率调高至0.5厘,挪威亦已加息0.2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