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中:美中关税战降温 非战略竞争转折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大中。(中评社 张嘉文摄)

  中评社台北6月14日电(记者 张嘉文)中美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二轮贸易谈判,双方达成初步贸易框架协议,等待两国元首批准签署。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大中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这次谈判成果虽只是“框架性”共识,但暂时缓解了先前中美高度的不确定性,让双方在基本要求上各取所需。后续仍有考验,但短期内可望让美中关系稍见稳定。

  但李大中也指出,这次只是针对贸易与关税议题的降温,不代表整体中美战略竞争出现转折。现阶段的降温是控管性质,不是根本性的反转。战略结构依然存在,双方只是避免在贸易这个场域再升温。

  李大中为美国塔夫兹大学佛莱契尔法律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博士,长期关注美中台关系与亚太安全议题,现任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理事长、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5日通话,双方达成共识,继美中贸易代表5月在瑞士日内瓦会面之后,两国代表于本周展开第二轮贸易谈判。10日结束后,双方皆称达成了一个“框架”共识,中国将同意对美国企业开放为期6个月的稀土出口许可;美国将让中国学生就读美国大学及学院。 

  李大中接受中评社访问时对此表示,自6月5日特朗普与习近平通话以来,可以看出双方有意愿推进谈判,取得初步成果。特朗普表态对谈判结果感到满意,尤其在稀土问题上,他显然认为短期内已告一段落。

  李大中指出,稀土原是中美经贸争端中的核心敏感议题,美方若能获得中方释出稀土出口许可,对特朗普而言已是“阶段性胜利”。同时,特朗普顺势提及中国留学生签证议题,可视为美方在贸易谈判中释出的另一项姿态。

  他研判,早前美国国土安全部针对外国学生签证加强审查,特别是将中国列为风险对象,很可能与谈判策略有关,是施压的谈判筹码之一。

  李大中提到,从5月12日日内瓦首轮会谈以来,美中虽曾陷入暂停,但双方仍然有意控管局势、稳住进程。此次伦敦谈判采三对三小组模式,显示双方有针对重点议题进行深入对话。然而,具体细节目前尚未对外公开,仍有待后续观察。

  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元首近期内可能有机会会面?

  李大中表示,从6月5日通话所释放的互动讯息看来,确实稍微提升了“习特会”的可能性,尤其双方已有互邀访问的动作。但真正促成会面仍须视后续落实情况而定,“要看双方是否能依照日内瓦与伦敦两次谈判架构,持续推进具体合作内容。”

  至于后续潜在变数,李大中直言,美国对中国稀土出口审批程序的松绑,是最在意的部分。美方若发现稀土出口速度未达预期,可能重新升高谈判压力,造成变数。

  此外,美方也有可能在部分晶片出口管制上有所让步,作为对等谈判的筹码之一,但李大中说,这并不表示美国将全面放宽限制,像AI高阶晶片的出口限制,美方应不会轻易松动,但在部分中阶晶片领域的确可能出现调整。

  谈到稀土在本轮谈判中的关键地位,李大中指出,中国大陆对稀土的全面管理显示,中方已经将其视为最具杀伤力的对美“反制武器”,也就是杀手锏,2023年起,中方就针对稀土加强出口管制,到2024年正式立法并施行《稀土管理条例》,从开采、冶炼、总量、出口等全面强化掌控,明显为可能的贸易攻防战作准备。

  李大中提到,美国媒体也说中国把稀土武器化,作为对抗美方关税战的最有力反制。所以这次中方是有备而来,不仅在稀土产能上有垄断优势,还在制度面全面建构防御机制,是中方对特朗普再次执政后贸易战策略的前置准备。

  若中美关系有望短期降温,对台湾有何启示?尤其是民进党政府长期倚赖美国支持,在局势缓和下又该如何自处?

  他认为,对台湾而言,应更加审慎观察当前变局,而至今特朗普尚未明确“打出台湾牌”,主因仍是他将重心放在美中经贸议题上。只要他认为谈判能如期推进,台湾议题仍不会成为主要工具。换言之,若未来谈判进展不顺或再起波折,才可能导致台湾被卷入大国博弈的压力场。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大中。(中评社 张嘉文摄)

  中评社台北6月14日电(记者 张嘉文)中美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二轮贸易谈判,双方达成初步贸易框架协议,等待两国元首批准签署。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大中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这次谈判成果虽只是“框架性”共识,但暂时缓解了先前中美高度的不确定性,让双方在基本要求上各取所需。后续仍有考验,但短期内可望让美中关系稍见稳定。

  但李大中也指出,这次只是针对贸易与关税议题的降温,不代表整体中美战略竞争出现转折。现阶段的降温是控管性质,不是根本性的反转。战略结构依然存在,双方只是避免在贸易这个场域再升温。

  李大中为美国塔夫兹大学佛莱契尔法律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博士,长期关注美中台关系与亚太安全议题,现任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理事长、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5日通话,双方达成共识,继美中贸易代表5月在瑞士日内瓦会面之后,两国代表于本周展开第二轮贸易谈判。10日结束后,双方皆称达成了一个“框架”共识,中国将同意对美国企业开放为期6个月的稀土出口许可;美国将让中国学生就读美国大学及学院。 

  李大中接受中评社访问时对此表示,自6月5日特朗普与习近平通话以来,可以看出双方有意愿推进谈判,取得初步成果。特朗普表态对谈判结果感到满意,尤其在稀土问题上,他显然认为短期内已告一段落。

  李大中指出,稀土原是中美经贸争端中的核心敏感议题,美方若能获得中方释出稀土出口许可,对特朗普而言已是“阶段性胜利”。同时,特朗普顺势提及中国留学生签证议题,可视为美方在贸易谈判中释出的另一项姿态。

  他研判,早前美国国土安全部针对外国学生签证加强审查,特别是将中国列为风险对象,很可能与谈判策略有关,是施压的谈判筹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