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开局之年,国土添绿。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今年以来全国已造林5400万亩,种草改良4600万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绿色在大地继续延伸和铺展,人们从更多的青山绿水、公园绿道中,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浓郁。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已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提高到175.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稳居全球第一。不过,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已明确“十四五”时期森林覆盖率达到24.1%等生态目标,国土绿化还需持之以恒付出艰苦努力。
国土绿化不仅要大规模,还得注重高质量,在“科学绿化”上下更大气力。科学绿化意味着更注重因地制宜,更强调水资源承载量,更注重系统治理,更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更注重精准管理。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差异很大,应明确各自的绿化“主攻方向”。东部、中部、南部总体上水资源和林木较多,重在调结构。北部、西部水资源较少,需大力增林扩绿。城市和乡村的绿化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在城市,应更多地着眼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注重进行科学植绿复绿,结合城市更新,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在乡村,绿化重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荒山、荒地、荒滩等进行绿化,让水旁、路旁、村旁、住宅旁等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时宜树则树、宜果则果,保留美丽乡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