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莫为“空虚口号”损害人民健康
美国牛肉进口争议
台湾岛内围绕“美国牛肉进口”产生的争议同样非常复杂、棘手,今天关于“美国莱猪”的争拗早在2012年便已上演。
“美牛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陈水扁主政时期。2003年12月,因美国本土出现“疯牛病”案例,台湾“行政院”决定禁止美国牛肉输入。2006年1月,苏贞昌担任“行政院长”时条件有所放宽,开放30个月以下的小牛牛肉进口,且不得带骨,随后又宣布禁止使用包含“莱巴多克胺”在内的四类瘦肉精。在这之后陈水扁当局一度向WTO预告台湾将解禁“莱巴多克胺”,允许部分残留,但因国民党、亲民党和民间团体的巨大反对声浪而未能成行。
到了2009年,马英九当局和美国签署了“台美扩大美牛进口议定书”。根据协议内容,台湾将增加对美国牛肉的进口量,但不含内脏。“立法院”审查“议定书”后将限制条件扩大至“严禁30月龄以上的牛只及相关制品进口”,“不得进口头骨、脑、眼睛、脊髓、绞肉和内脏等六项‘疯牛病’高风险部位”。当时“美国在台协会”还发表声明表示对“立法院”此举感到遗憾,宣示“台美经贸关系”将受到冲击,TIFA的谈判会议也将推迟。<nextpage>
2012年7月,马英九成功连任,携胜选余威宣布将允许含莱巴多克胺的美国牛肉进口,引发民间反弹。最后在民进党“立委”的激烈抗争和国民党内部分立委持保留意见的背景下,国民党以人数优势强行通过了议案,开放含“莱巴多克胺”的美牛肌肉进入台湾市场,允许莱剂残留量是10ppb;不过牛只内脏和其它动物肉类维持零检出,且“莱巴多克胺”未取得台湾动物用药许可不能在岛内养殖业内使用。至此,“莱牛”及其制品开始进入台湾市场。
美国猪肉进口争议
“美国莱猪入台”的机会幷非最近两年提出。早在2013年3月“美牛输入令”发出后不久,台美之间的“贸易谈判”传出可能开放美猪进口的消息,民进党获悉后进行了严正抗议,表示一旦开放含瘦肉精的猪肉将影响台湾民众健康,不能允许进口,否则民进党会“誓死抵抗”,要求马英九辞职下台。
然而时移世易,2016年6月蔡英文刚当选为领导人时,“行政院长”林全就提议开放“美国莱猪进口”,不过碍于社会的反对声被暂时搁置。
到了2020年8月28日,蔡英文当局在未和社会沟通的前提下决定终止已实施14年的瘦肉精猪肉进口禁令,宣布将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基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放进口含“莱巴多克胺”的猪肉肌肉及脂肪,以及30月龄以上的美国牛肉进口。面对台北、台中、宜兰、云林等地方县市的质疑和抵制,台当局不为所动。随后2020年12月24日,民进党“立委”在“立法院”以人数优势通过包括从2021年1月1日起允许含“莱巴多克胺”的猪肉进口、30月龄以上的牛肉进口、台湾内部不得使用瘦肉精添加剂等九项规定。“莱猪进口”争端进一步升级。
多年来,美国一直施压台湾市场开放进口有莱剂残留的美国猪肉,指台湾禁令是阻挠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BTA)的最大障碍。蔡当局为了推进美国展开正式的贸易谈判,2020年底宣布解禁;不过,解禁后根据台当局相关部门的统计,美国猪肉在台销售额反而降到自1998年以来最低,这是普通民众的“变相抗议”。<nextpage>
蔡英文当局在此次公投中面临在主流民意和美国脸色之间做选择的两难境地。不过很明显民进党选择了后者。蔡英文本人甚至亲上火线,呼吁民众拒绝美猪新禁令。她的的个人“脸书”(Facebook)主页12月12日曾发布贴文说:每个人都在看台湾是否选择和世界其他“国家”站在一起。如果台湾无法克服这关(开放美猪进口),台湾经济将回到过去被“锁在中国”的困境,“我们不能走回头路”。
对比民进党在2012和2021的取态和立场,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同一个议题,同一个人物的言行都不一样,前后矛盾,这是对现实的巨大讽刺。
随着“美国猪肉进口计划”的上路,台湾当局在未来能否如愿加入其心心念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甚至是签订“台美自由贸易协定”(FTA)仍是未知数。
日本核食
与美牛、美猪相比,日本核食进口相对单纯,但同样在岛内引发了激烈反对意见。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厂辐射外泄,台湾地区自同年3月25日起禁止福岛、茨城、枥木、群马、千叶等日本5县食品进口。
2016年蔡英文甫就任就宣示将取消对福岛核灾地区的食品进口禁令。按照规划,台湾先放行福岛之外的群马、枥木、茨城、千叶等四个县市的部分产品(除饮用水、茶类、奶类、野生水产及日本仍限制流通的产品)进口,这些货物只要附上产地证明和日本政府出具的辐射监测报告即可进入台湾市场。消息传出后,在台湾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弹声浪,“行政院”在全台各地举办的十场公听会被民间团体批评是“走过场”。2018年11月24日,台湾反对“进口核食公投”通过,维持福岛等5县食品禁令,且2年内不能采取违反“公投”结果的措施。此次“反核食公投”被观察人士认为加剧了选民心中对民进党当局的反感情绪,间接助长了2018年“九合一选举”的大败。<nextpage>
如今,2018年公投设下的两年期限早已结束。随着今年蔡英文当局提出申请加入CPTPP幷争取日本政府支持,是否解禁日本“核灾区食品”作为先决条件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通过以上梳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从“美牛”、“日本核食”到“美猪”,普通的贸易问题背后都牵涉域外国家对台湾内部事务的干预,这些事务原本应属于医学、营养学范畴,却在大国政治下不幸被“政治化”、“工具化”。美日动辄以“国际贸易一体化”为由要求台湾进口相关带有安全疑虑的产品,而台当局为了迎合美日政府的要求也是自动配合。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不惜牺牲人民的身心健康以递交所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入场券”。执政时全力支持,在野时则拼命反对,最终受损的都是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
对于台湾参与国际贸易整合的问题,中国大陆政府多次强调过: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参与国际活动应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处理。缔结双边或多边国际贸易协定更是如此。对此,美日两国政府应恪守“一中”原则,遵守中美间三个《联合公报》、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内容,不与台湾当局发展“官方关系”,停止对中国内政的干预。而民进党当局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台湾参与国际经贸整合须以“九二共识,一中原则”为前提,承认“一个中国”什么都可以谈。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承诺或者愿景而不惜牺牲普通民众的食品安全和生活质量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