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与内地隔绝 香港必败落

图1 内地与香港封关对整个香港劳动市场均有负面影响(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11月25日电/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香港与内地至今已将近两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通关,来往人流基本中断,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日前清洗观点数据时发现,因为长期不能与内地通关,整个香港都受到了不堪承受的负面影响,香港的经济、民生与社会情感因而受到巨大打击,许多市民饱受失业以及与家人、子女分离的痛苦。现在香港特区政府正在亡羊补牢,两地有序、有限通关的好消息不断传出,但是,广大市民仍高度期待两地全面通关能够早日真正实现。

  如图1所示,我们看到,几乎所有行业在目前封关阶段内的就业不足率都明显超过平均值,特别是零售、住宿、餐饮、运输、通讯、物流这几个行业最受封关的影响。用香港政府统计处2003年的数据来做比较,我们可以知道,新冠疫情下香港的失业及就业不足人数,已经远远超越SARS时期。

图2 近些年来内地访港旅客人次变化图(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众所周知,香港的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共冶一炉,“东方之珠”、“购物天堂”的美誉享负盛名,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且香港旅游业是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是香港政府重要税收来源之一。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以前,每年来香港旅游的游客大约有8成都来自内地,然而因为封关,人数暴跌,使得香港旅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今年9月,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首次对与内地通关事宜明确地回答了中评社记者的提问,并且随着来港易、回港易的逐步恢复,内地访港人数就出现小幅度反弹。无论如何,香港与内地隔离封关,窒息了香港的旅游市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图3 香港近三年服务行业及服务界别的业务收益指数(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如果观察香港具体的服务行业在封关之后的业务收益指数,如图3,我们发现,有12个行业都因为封关而收益指数大幅下跌,其中,零售、电影、住宿服务和旅游、会议及展览服务受到的影响最大,而这些行业,全都离不开内地人和内地游客。此外,我们也知道,香港有不少跨境工作者,每日需要往返深港两地,但长期无法通关令他们生计无着落,细读香港社交媒体上的留言评论,不乏跨境工作者痛苦地表示,自己已经失去内地的工作快两年了,一直在默默地等通关,却等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对于长期不能通关,香港堪谓民怨冲天。

图4 近三年内地访客在香港保险业务中所占的比例图(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近几年来港就读内地学生以及跨境学生的人数变化走势图(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很多在香港或内地工作的基层跨境工作人士,都因为强制检疫措施无法过关,或者难以承担香港高昂的房租而被迫停工或辞职,处于失业或收入大减的困境,其中保险行业受到的冲击十分突出。如图4,我们看到因为封关,内地人无法通过旅游签证来港购买保险,因此做内地客户生意的香港保险经纪们的签单数量骤减超过9成,根本无法完成既定业务总额,如果不能拓展本地客户,那么他们的工作就是长期、完全陷入停滞状态,全家老小只能坐吃山空。

  在制作图5的时候,我们无法获得近两年跨境学童的实际人数究竟是多少,据之前的数据统计所知,全港中小学跨境学童原本大概有2.7万多名,近两年来,这些跨境学童被封关措施耽误了学业,已经成为事实。疫情之后由内地来港读书的中小学学生人数均在大幅减少,跨境学童很多处于“半退学”的状态。一些不愿意子女上网课而选择来港面授的跨境学生家长,因为在香港没有收入,所以不得不每月承担高额的租房、生活费用,苦不堪言。上万个跨境学童的家庭陷入子女教育的焦虑仿徨,可想而知,但是无人能助,这难道不是一种情感的惩罚?

图6 近几年来长居内地的香港居民人数变化图(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7 近几年在港登记的两地婚姻人数和单程证持有人移入人数趋势图(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香港有许许多多跨境家庭的处境也甚为堪忧。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图6),2020年长居内地的香港居民人数已超过55万。对于跨境家庭来说,被迫分离两地面临的情感撕裂,才是最难克服的困难。夫妻、恋人、父母与孩子长期无法见面的煎熬为情感关系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如图7所示,我们看到近两年在香港登记的两地婚姻人数和单程证持有人移入香港的人数都有非常明显的滑坡,翻开香港社交媒体,更是可以看到有许多这类人士自嘲的段子:“再不见面,孩子没见过爸爸就要长大了”、“封关快2年,女朋友终于和我分手了”等等。香港与内地亲人之间情感上受到的伤害,其程度无法统计。

图8 近三年来“通关”在香港社交媒体上的声量走势图(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与内地通关岂止可以活跃香港的经济,降低香港的失业率,更是两地情感交流的人性环节。迫切希望通关的港人,绝不只是750万人中的一个“零头”,因此,只要有关两地通关的消息和动作增多,香港社交媒体上关于“通关”的声量就呈明显正比增长(图8)。在长达近两年中,香港与内地同为一国,却是咫尺天涯、一河永隔,你在那头,我在这头,家庭不能团聚,情缘纷纷断绝,生意付诸流水,香港的经济民生、市民的情感情绪均受重创,真乃历史罕见。这绝对不是香港市民所愿!   中评智库认为,香港与内地通关绝非不可克服的世纪难题。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内地通过隔离方式加强防疫措施无可厚非。但是,香港特区政府一度错判形势,低估民意,在与内地通关问题上态度消极怠慢,自行其是,不积极与内地防疫政策对接,制造了自身防疫政策的“天堑”,这是两地不能通关的主要原因,更是政府无法推卸的责任,香港社会对此必须反思与检讨。现在,中央政府以及广东省对与香港通关予以了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也能够坐言起行了,正在积极配合中,出现了两地有序、有限通关的曙光,对此则须予以高度的肯定。不过,在全世界疫情反反复复的威胁之下,香港绝对不能成为影响内地防疫的漏洞,因此,两地全面通关的太阳还不可能马上升起,需要政府的强力主导以及市民的全面配合,两地通关的任务艰难,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克难前行。对此香港各界是明瞭的。总之,通过将近两年的封关,香港应该学习到了教训也得到了启发,教训就是:如果与内地隔绝,香港必然败落!启发就是:只有积极融入大湾区,香港才有未来,这是无可抗拒的历史大趋势!

  (记者:夏泽民 分析师:姜慕娅 工程师:李克斯 研究员:姚彤冠)

图1 内地与香港封关对整个香港劳动市场均有负面影响(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11月25日电/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香港与内地至今已将近两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通关,来往人流基本中断,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日前清洗观点数据时发现,因为长期不能与内地通关,整个香港都受到了不堪承受的负面影响,香港的经济、民生与社会情感因而受到巨大打击,许多市民饱受失业以及与家人、子女分离的痛苦。现在香港特区政府正在亡羊补牢,两地有序、有限通关的好消息不断传出,但是,广大市民仍高度期待两地全面通关能够早日真正实现。

  如图1所示,我们看到,几乎所有行业在目前封关阶段内的就业不足率都明显超过平均值,特别是零售、住宿、餐饮、运输、通讯、物流这几个行业最受封关的影响。用香港政府统计处2003年的数据来做比较,我们可以知道,新冠疫情下香港的失业及就业不足人数,已经远远超越SARS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