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选制更民主更包容更公平
夏主任这个论述,非常中肯、非常合时宜,就在美国大张旗鼓纠合其盟友举行所谓的“民主峰会”前夕,夏主任以香港新选举制度为例,间接批驳了美国自以为是的民主,真可说是“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上,美国以“民主灯塔”自恃,但是美国的民主正因为缺乏广泛代表性,缺乏政治包容性,不顾均衡参与性,不讲公平竞争性,而面对极大的衰退。在美国举办这个所谓的“峰会”自我陶醉之际,夏主任精确指出了香港新选制的优势和特点,就是最好的“辩证”,谁对谁非,一目了然,这里不妨深入论述。
“美式民主”沦为金权政治
首先说到广泛代表性。尽管美国自夸有举世最民主的选举制度,事实上一言以蔽之,就是富人们的“达尔文主义”(Darwinism),有钱有势,才是选举最根本的游戏规则。
就拿去年的总统大选来说,两党的选举开支合共多达几十亿美元,这笔钱当然不会由参选人自己掏腰包,绝大部分都来自“支持者”的捐款。虽然美国对直接捐款予候选人的金钱有严格限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国的有钱人即使不能直接捐款,也能从旁攻击其他候选人,或主办大型筹款活动助选,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学术界之所以把美国政治说成是金钱政治,道理在此!
反之,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的立法会组成具有广泛代表性,90名议员由选举委员会、功能界别、地方选区三个组别选举产生出来,其中40席代表的是选委会,本身就包括了三百多个全港最有影响力的团体。这个设计所代表的民意广泛性,不言而喻,不是吗?三百多个最有民意代表性的团体选出40名议会代表。这是美式选举所无,谁更民主?不是一目了然吗?至于功能界别的30个议席,所代表的是全港最有代表性的专业、业界团体。其广泛代表性也是不言而喻。最后说到20席地区选区议席,让全港拥有选举权的选民给予他们推选,这是一般选举所惯见到的做法。可见一个议会具有三大组别的选民,其极大的包容性也是举世罕见。由此说来,港人应好好珍惜这个制度,到12月19日这天,用手上的一票来支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