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在新选举制之下 推动香港未来发展

  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电/网评:在新选举制之下 推动香港未来发展

  来源:大公报  作者:张仁良

  作为金融学教授,我们明白政治稳定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但这并不代表投资者就会因此避走政治局势动荡的国家,因为高风险往往也伴随着高收益,他们可从中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发展经济学中也常探讨不同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撇开细节不谈,单单比较过去数十年“亚洲四小龙”—— 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经济发展,就不难得出一些看法。

  若将香港特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与中国内地的进行比较:在1997年,香港特区的GDP占国家的20%,但到了2020年,这个百分比已降至不到3%。这组数字反映出两点,其一,内地的经济起点基数相对较低;其二,内地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过去二十年间远远高于香港特区。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投资者充当了内地市场的拓荒人,在内地的市场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香港扮演着连结中国内地与世界各地的“中间人”角色,是外资进入内地的主要途经地,为中国内地输送了大规模的技术及知识转移。随后,国家逐步向世界开放,外资可直接进入内地,不需再经香港。香港“中间人”的角色定位亦因此逐渐减弱。

  “中间人”角色的重要性降低以及经济的总量占比减少,这是否意味着香港已失去其对于中国的价值?这话题一直引起公众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在2019年的社会动荡后,香港在国际媒体笔下变成“战区”,声誉受到不少影响。所幸的是,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上升至第三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可见其国际形象虽受到影响,但影响算不上十分严重。   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之后,社会运作亦逐步回到正轨,但特区政府仍需在重建公众与政府的互信方面作出更多努力。此外,新选举制度不是“清一色”是“五光十色”,体现了多样性、包容性和广泛性。在团结治港的核心下,特区政府可投放更多的精力到香港未来的自身发展和解决港人的需要上,务求在新一届政府的管治下,令广大市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要实现这一点,政府迫切需要提升各部门对社会政策的文宣工作和沟通技巧。

  尊重维护香港宪制秩序

  事实上,国际社会仍然认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下一步我们应思考:香港自身须如何定位,才能将“一国两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国家在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期间将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在这个设想中,香港特区既会是一个由十四亿人口构成的庞大市场内循环中的一环,亦会是国家在国际外循环发展的一部分。中国与西方社会的竞争僵持不下,香港特区可继续在国家双循环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将为香港带来另一个独特的发展优势,湾区总人口超过八千万,是一个规模远超香港的市场,可为港人提供庞大的发展商机。

  然而,我们须牢记,对基本法的尊重和理解是不可缺少的,对香港过去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尤为重要。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如何能够为国家整体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同时亦为本地社会创造新的机遇?我们需要集思广益,去发展好“一国两制”的优势。   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电/网评:在新选举制之下 推动香港未来发展

  来源:大公报  作者:张仁良

  作为金融学教授,我们明白政治稳定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但这并不代表投资者就会因此避走政治局势动荡的国家,因为高风险往往也伴随着高收益,他们可从中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发展经济学中也常探讨不同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撇开细节不谈,单单比较过去数十年“亚洲四小龙”—— 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经济发展,就不难得出一些看法。

  若将香港特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与中国内地的进行比较:在1997年,香港特区的GDP占国家的20%,但到了2020年,这个百分比已降至不到3%。这组数字反映出两点,其一,内地的经济起点基数相对较低;其二,内地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过去二十年间远远高于香港特区。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投资者充当了内地市场的拓荒人,在内地的市场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香港扮演着连结中国内地与世界各地的“中间人”角色,是外资进入内地的主要途经地,为中国内地输送了大规模的技术及知识转移。随后,国家逐步向世界开放,外资可直接进入内地,不需再经香港。香港“中间人”的角色定位亦因此逐渐减弱。

  “中间人”角色的重要性降低以及经济的总量占比减少,这是否意味着香港已失去其对于中国的价值?这话题一直引起公众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在2019年的社会动荡后,香港在国际媒体笔下变成“战区”,声誉受到不少影响。所幸的是,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上升至第三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可见其国际形象虽受到影响,但影响算不上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