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行走大地,正在拔节成长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大约是2018年年初,山西作家鲁顺民、杨遥、陈克海要合作写一部全面表现山西脱贫攻坚战役的报告文学。那时,杨遥正在隰县阳头升乡挂职副乡长,陈克海在这个乡的罗镇堡村当第一书记,都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而鲁顺民多年前也曾在山西作协的另一个帮扶村驻过村。

当时,天冷得很,但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开始马不停蹄地采访。怎么连夜赶路的,怎样让老百姓与他们交心,如何让那些忙得脚不着地的人们抽出时间来介绍情况,我不知道。知道的就是他们总是往下跑。回到单位,还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整理采访笔记。我们也常交换采访的情况,聊扶贫的见闻。我记不住他们说的全部,但记住了他们的神态——兴奋、激动、情不自禁。

后来,三人合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在太原美术馆与大家见面。鲁顺民代表作者致辞。他穿着一件上长下短的旧夹克。我说这哪像个作家,就是一个村支书。鲁顺民说,你穿得好了,人家老乡谁理你。

这好像有点传统。在汾阳贾家庄马烽纪念馆里曾看到一张老照片。地里坐着一群人,里面有一个是孙谦。他和村民坐在地上,戴着一顶帽子。帽檐上翘,嘴里嘟囔着,正在吃什么,但满脸是笑。不知大家正说什么,竟笑得那么开心、投入、忘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大作家——“山药蛋派”的主将之一,新中国电影文学的重要奠基者,从北京回到家乡见过大世面的文化人。也许,不管是身边那些村民,抑或是孙谦自己,都没有那种因身份不同而显现出来的差别。老乡们没有把他当外人,孙谦也不认为自己就比谁高一尺或半寸。他们都是一样的,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在同样的土地上忙忙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