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金融助“双碳”
当下,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存在大量的投融资需求。碳减排支持工具作为绿色金融专项政策工具,采用“先贷后借”直达机制,以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投资和建设,流动性投放更加精准,利率更加优惠,必将有效引导更多资金进入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领域。笔者认为,接下来,要继续在绿色金融标准、政策协同、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好绿色金融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作用,进而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首先,加快绿色金融标准建立。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法治化、标准化不可或缺。之前,央行等7部门于2016年8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在这一意见的指导下,各省区市陆续发布绿色金融综合或专项指导文件。以碳减排支持工具为契机,在各地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未来可进一步明晰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统一明晰的绿色金融标准,将为致力于“双碳”目标的绿色项目吸收社会资本、国外资金提供更多机会。
其次,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惠及全人类,具有普惠性。目前,我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基础性制度保障逐步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现有章可循。从具体实践看,绿色金融涉及的领域较广、部门较多,比如,金融端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绿色端涉及发展改革、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工信等部门。围绕进一步提高绿色金融政策的效果和效率,可以在各部门间建设更完善的沟通协调反馈协同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与协调、细化考核与评估,做好绿色产业政策制定、实施等方面的配合协调,进而形成共同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政策合力。
再次,加大绿色金融工具创新。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碳账户体系,强化产业链各环节碳足迹的管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做好与全国范围内重点绿色建设项目的对接服务。由此,金融机构得以更加精准地去量化金融支持的企业或者项目,也能引导经营单位优先支持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另一方面,要探索更多绿色金融工具。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围绕满足“双碳”目标下的多样性投融资需求,要进一步发展直接融资方式,加快形成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比翼齐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