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荣:国民党要重塑两岸路线恢复国共交流

李建荣

  中评社香港11月15日电(记者 郑汉龙)中评智库基金会日前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之后于台北举办思想者论坛,分析国民党在未来台湾政治及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李建荣在会上表示,国民党要重新塑造两岸路线,恢复国共交流。

  李建荣说,这几十年来民进党始终强调它是台湾“主权”的守护神,把“中华民国”和台湾混同起来。“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跟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从国际法的角度讲,是完全不一样的定义。国际上跟中国大陆有邦交的国家,包括美国,他们不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也不支持台湾加入以“主权国家”为前提的国际组织,顶多支持有意义的参与,例如观察员身分。在此国际现实下,国民党要把它们定义清楚。

  对于国民党的论述或者两岸政策,李建荣表示,国民党应该强调自己是“中华民国主权”的捍卫者,是“中华民国”的开创者,是两岸和平的缔造者,是两岸战争阴影的终结者,是两岸人民利益福祉的促进者,是中华文化的维护者,是中华民族富强、复兴的参与者。把这几个大的方向定位清楚后,每一个方向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路径,向台湾人民重新塑造清楚国民党的两岸路线。

  李建荣说,大家都在讲,维持现状是最大的民意,但是仔细想一想,现状一直在改变,所以维持现状这句话其实已是一个落伍的说法,是经不起考验的说法。例如新南向政策,李登辉时代也有新南向,但是今天以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及和东南亚经贸的紧密依存度,蔡英文的新南向无法复制以前的新南向政策。大陆的崛起和台湾的衰退,已造成了现状的改变。即使如此,大家还是喜欢维持现状。今天民进党、美国、中国大陆对于谁是两岸关系的破坏者各有说辞。这一次朱主席回覆习主席的贺电里谈到,民进党的“去中”、“反中”政策改变了两岸现状,造成两岸形势险峻。从中国大陆的角度说,过去跟国民党执政的八年间,有“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政治互信,所以能够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因为“九二共识”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两边的宪法都主张“一个中国”原则,所以大陆认为民进党不肯承认“九二共识”就是“两国论”。到底谁是破坏了现状,将来朱主席要对国际说清楚。   李建荣说,两岸之间的互信很重要,2005年连主席和胡总书记一起发表了“五项愿景”,重要前提正是“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政治互信。这种政治的互信受到破坏,才是今天两岸危机最重要的原因。朱主席在2015年的5月4日,在党主席的任内,跟习近平总书记承续了过去国共平台两党领导人一年一晤的惯例。在互动过程中,朱立伦已经瞭解了政治互信的重要性。他也能观察到他2016年“总统”选举失利后,吴敦义主席和江启臣主席两位主席任内,整个国共交流的退却或中断。所以依据他过去的经验,他对两岸应该会有自己的主张,他已宣示首先要恢复双方的沟通平台,其次全面恢复社会交流。

  李建荣称,国民党始终在被民进党贴标签,例如“红统”、中共同路人、倾中卖台等。民进党是一定会给国民党贴标签的,因为它是不择手段的政治对手,所以国民党也不必要花太多精力去解释辩护,反而可以提出一个新观点:为了两岸人民共同的利益,或者要缔造彼此和平的环境,两岸人民相互的瞭解和友善特别重要,国民党应该把这种话理直气壮讲出来,“反”、“恐”、“抗”的气氛绝对不是大家所需要的。这次竞选期间张亚中提到的一些主张,等于是先碰触了两岸之间最后的政治深水区。张亚中从来没有参与过公职的选举,所以他跟台湾的基层民意连接不够,但他能够引起这样大的旋风,引起媒体的重视,主要是他说出了党员对国民党过去一些领导人的领导方向,以及对党魂沦丧的不满。不过从选举结果来看,国民党的多数选民基本上还是走中道路线的。

  李建荣表示,国民党还不愿面对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张亚中所提出的对于统一议题采取拖的态度。根据党章,国民党本来就是一个支持统一的政党,2008年马英九基于民意反映,提出了“不统、不独、不武”,这六个字等于维持现状。现在民进党一直在逼国民党表态,国民党到底要被大陆统一吗?所以国民党不能“急统”,但又要化解“深蓝”、理念派,或者说孙中山真正的支持者的疑虑,国民党避统到底要避到何时。这个是现阶段面临选举考验的国民党领导人最头痛的一个问题。

  李建荣认为,陈水扁最近帮了一个大忙,他最近在广播节目里像讲秘辛一样,说他2000年就职演说里的“四不一没有”,提到“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是李登辉交接的时候告诉他的。李登辉原本主张国家统一纲领,甚至还要运作和江泽民共同争取诺贝尔和平奖,但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之后,政治信仰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国民党此时此刻可以把陈水扁的这一段话说清楚,在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的时候,李登辉如何告诉民进党的“总统”守住“国统纲领”?李登辉为什么这样讲?他的想法是什么?他跟大陆之间的互动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李建荣说,他亲自问过马英九为什么不恢复国统会?马当时的说法是虽然他没有恢复,但是他推动的23项协议进入了“国统纲领”的中程阶段;虽然他没有恢复“国统会”的运作,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在执行“国统纲领”。邱义仁接受陈水扁的访问,也谈到“台独”的不可行。所以国民党对于“国统纲领”的问题,对于反“台独”的问题,应该研究李登辉怎么样跟陈水扁交代的,邱义仁怎么讲“台独”的不可行,把这些论点建构起来。这样才能拥有金钟罩。   李建荣说,他这一段话是讲给现任国民党主席或者是下一届国民党“总统”候选人听的,“一中”指的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两岸将来要走真正的统一,虽然不知道何时何日,在政治对话过程双方也有很多目标,但那个时候若到来时,将是一个新的中国。这些方向,在可预见的未来,国民党可能要慢慢讲出来。两边的智库应该开始谈,怎么样破解两岸的政治难题。政治人物尤其是台湾这边,参选人有选票压力不敢去碰触,但是在蒋经国执政末年、在俞国华当“行政院长”那一段时间,应对大陆“一国两制”的主张,“一国两府”、“邦联”、“联邦”等两岸统合主张,都可以大开大阖地谈,为什么现在台湾已经走向民主自由,却反而全部都噤声了?

  两岸对谈有实力原则

  李建荣称,陈水扁执政后期为了挽救自己的贪腐问题,走“极独”路线来挽救他的政治市场,所以当时北京跟华府才会共管台海。当时的北京根本不跟执政的陈水扁接触,直接跟华府谈。今天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的政策以及美中台三角关系又转变了,所以对国际,对美日、欧盟、东南亚的重要友好国家,国民党要传递出自己的声音,告诉他们国民党和民进党不一样,两者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和做法也不一样,而且国民党的做法不会给国际带来麻烦。这一论述要谈清楚说明白。

  谈到国共交流,李建荣表示,朱立伦谈到了实力原则,表示他不会急,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见面需要实力。2005年,连战跟胡锦涛见面,虽然国民党在“两颗子弹”的情况下输了一两万票,连战当时虽不是“总统”,但是国民党加亲民党的泛蓝力量是“国会”的多数党,他是国会多数党的领袖,所以当时在人民大会堂见面,双方有平等的气势。2008年,吴伯雄主席跟胡锦涛总书记见面,国民党重新拿回了政权,“立法委员”拿了接近3/4的绝对多数,当时那场会面国民党是气势如虹,两边有相互尊重、对等对谈的基础,跟现在的完全在野是完全不一样的。   洪秀柱跟习近平见面的时候,国民党在台的政治实力已经大为萎缩。吴敦义和江启臣主席任内虽然本人不能动身访问大陆,但是原本可以派代表,可是连代表也没有派。两党领导人一年一度的见面,是国共交流平台里最顶端的一个设计,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可以一对一地当面沟通。在这之下才是一些其他的论坛。非常可惜,国共论坛停顿了好多年。

  海峡论坛和国共论坛层次有差别,当时两党有共识,国民党派比较年轻的副主席参与,因此当时吴伯雄主席与马英九“总统”商量由桃园县长、朱副主席当第一棒,参与了2009年在厦门第一届的海峡论坛,李建荣当时是国民党中央文传会主委,受邀参加他的代表团。第二届则是嘉义巿长、黄敏惠副主席参加,那时李建荣也陪同。这样的安排也是党中央对两位县市长的栽培用心。因此,朱主席、黄副主席都有过与大陆交流的基础和经验,对他们处理往后的两岸交流是有帮助的。回到实力的原则,李建荣建议朱主席逐步渐进地恢复交流。

  李建荣最后总结表示,两岸求同存异,求同尊异,这是从正视现实出发,不希望因一时无法解决的异,而耽误影响交流合作的进度。但最后仍是希望两岸未来能往求同化异或聚同化异方向双向而行,两岸之间要秉持“对同的珍惜互信”与“对异的诚心化解”的高度,才能破解政治难题,也才能避免两岸一战的悲剧,两岸双方应该要有耐心与前瞻立场照这个原则来进行。
 

李建荣

  中评社香港11月15日电(记者 郑汉龙)中评智库基金会日前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之后于台北举办思想者论坛,分析国民党在未来台湾政治及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李建荣在会上表示,国民党要重新塑造两岸路线,恢复国共交流。

  李建荣说,这几十年来民进党始终强调它是台湾“主权”的守护神,把“中华民国”和台湾混同起来。“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跟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从国际法的角度讲,是完全不一样的定义。国际上跟中国大陆有邦交的国家,包括美国,他们不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也不支持台湾加入以“主权国家”为前提的国际组织,顶多支持有意义的参与,例如观察员身分。在此国际现实下,国民党要把它们定义清楚。

  对于国民党的论述或者两岸政策,李建荣表示,国民党应该强调自己是“中华民国主权”的捍卫者,是“中华民国”的开创者,是两岸和平的缔造者,是两岸战争阴影的终结者,是两岸人民利益福祉的促进者,是中华文化的维护者,是中华民族富强、复兴的参与者。把这几个大的方向定位清楚后,每一个方向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路径,向台湾人民重新塑造清楚国民党的两岸路线。

  李建荣说,大家都在讲,维持现状是最大的民意,但是仔细想一想,现状一直在改变,所以维持现状这句话其实已是一个落伍的说法,是经不起考验的说法。例如新南向政策,李登辉时代也有新南向,但是今天以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及和东南亚经贸的紧密依存度,蔡英文的新南向无法复制以前的新南向政策。大陆的崛起和台湾的衰退,已造成了现状的改变。即使如此,大家还是喜欢维持现状。今天民进党、美国、中国大陆对于谁是两岸关系的破坏者各有说辞。这一次朱主席回覆习主席的贺电里谈到,民进党的“去中”、“反中”政策改变了两岸现状,造成两岸形势险峻。从中国大陆的角度说,过去跟国民党执政的八年间,有“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政治互信,所以能够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因为“九二共识”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两边的宪法都主张“一个中国”原则,所以大陆认为民进党不肯承认“九二共识”就是“两国论”。到底谁是破坏了现状,将来朱主席要对国际说清楚。